去年,陈奕迅以一首新歌《孤勇者》,强势归来。这首歌自推出以来,连续数月雄踞榜首,可谓火爆全网。
但是,在这首励志歌曲背后,却有着一个横跨十年的催泪故事,而故事主角,正是歌词作者唐恬。
2012年2月,她在微博上说:“大年三十,我被诊断为鼻咽癌。我躲进房里哭,写了很多个愿望,最重要是‘我要活过我的父母’。”
对于病魔,唐恬选择了接纳,以及勇敢地抗争。从确诊到现在,历经10年磨难,她承受了30多次放化疗之苦,最终战胜了病魔。
康复后,唐恬坚持创作,优秀作品频出。其中包括了雷佳的《人世间》,毛不易的《无名的人》,于文文的《体面》,岑宁儿的《追光者》,王菲的《如愿》等等。
网友们如此评价唐恬:她就是陈奕迅口中的“孤勇者”,像种子一样向阳而生——心怀温暖,蓬勃生长。
然而,在《一万天的奇迹》一书里,也有一位如唐恬一样坚强、勇敢的女性;她以此书为媒,向人们真实地展现出自己如何直面癌症,历经生死考验的故事。
她就是本书作者:朱莉·叶-威廉姆斯。朱莉毕业于哈佛大学,为美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律师;1976年生于越南,曾患有天生性白内障(几近全盲)。
朱莉以时间轴(2013-2018年)为主,病情变化为辅,讲述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她用“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心态,提醒我们——生老病死与生命本为一体,只有接纳现实,诚实面对,才是赋予生命最诚挚的意义。
那么翻开书,看看作者是如何在生命倒计时的路上,给我们呈现出自己作为一名癌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一、爱的力量
朱莉在自序中如此说:“这个故事是以结局为开端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来了,那我就已经不在了。不过,这没有关系。”
为什么说没有关系?
作为女儿、妹妹、妻子、母亲、朋友、移民、律师、作家,以及癌症患者身份的朱莉,她总是怀揣着明确的目标与善意去生活。
即便要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丢下此生挚爱的乔希,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米娅和伊莎贝尔,她始终是以优雅的姿态,来回应癌症对生命的拷问——尽情享受当下,活出生命本有的喜悦,比什么都重要;即使离去,何尝不是走向另一个新征程。
朱莉知道,生命本就是一场旅行,谁都无法预知自己在哪里停留——世界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每一个人,也只是浩瀚宇宙里的一粒微尘。
对生命的理解越深刻,朱莉面对这场“绝杀”的挑战,也就越从容。
还有一个人,一直紧握着朱莉的手,从未放弃。在与癌症抗争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给予朱莉无条件的爱和信任。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让朱莉的每一天过得舒服;他想让朱莉在与癌症抗争时,能够用爱的力量,去抵抗疼痛和恐惧。他就是朱莉挚爱的人——乔希。
乔希深知朱莉想在生前为他和两个女儿安排好一切,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没有她参与的未来,生活能够照常进行。
而这些筹谋,其实是朱莉在用分阶段性离开他们的一种仪式道别。
对此,乔希报之以支持。他深爱着朱莉,对她从小到大,孤身回应自身苦难命运的坚强和乐观,深深赞叹:一个天生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反而比任何人看得都更加清楚。
有了这份因爱而出的力量,让朱莉在面对自己患上绝症这件事时,从未偏离。这些力量,也让她在直面死亡时,从不转移目光,也从不在幻想中寻求避难;而是把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转变成给予人们的经验。
朱莉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启示我们——活着就应该思考如何充实地、淋漓地、诚实地生活。
对于乔希来说,同样被朱莉所感动:“在我们共同度过的这一生中,我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真正的生活是从接受现实开始。反之 ,逃避现实就是否认生活。朱莉面对过的残酷现实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要多,比我三生三世能够碰到的还要多。”
至此,朱莉所说的“没有关系”,就如乔希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她在爱的力量里,活出了最真实的模样。
最后,朱莉把这一切全都交还给了时间,它虽从来不语,却能回答世间所有问题,也能抚慰世间一切苦痛。
二、癌症化解了父母的“创伤之爱”
相比于乔希,朱莉对父母长辈的爱是挣扎的,尤其是她的祖母。这是为什么?
朱莉在书中写道:“我28岁那年才得知祖母下令杀了襁褓中的我,但年幼的我就一直有所察觉。早在还没有记事时,我灵魂的某个部分就记下了所有的创伤。”
在这句话中,朱莉告诉我们她还在襁褓中,险些被自己的祖母杀了。这个真相,是朱莉的母亲告诉她的。
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她的祖母;还有两个参与者,当然是她的父母。
这一切,全是因为朱莉天生的白内障,在当时越南的现状之下,这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所以,她被悲观主义的祖母所憎恶:她一直认定这个孩子,会成为家族的累赘。
于是,祖母安排朱莉的父母去执行她的决议:“让她服下点东西睡去,永远也不要醒来,让她摆脱痛苦,不用受到不必要的折磨。”
然而,朱莉的父母,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无声的悲哀之中。他们不敢反抗强势的祖母,还照着她的话去做了——抱着小小的朱莉,去找那个能让她不再痛苦,永久长眠的草药师。
庆幸的是,草药师告诉他们:“我不能参与你们要求我做的那种肮脏的事。我相信还有别人可以帮助你们,但是我不行。我明白你们的心里肯定非常难过,真的,可是我不相信这种东西。抱歉。”
草药师的一席话,让朱莉的父母如梦初醒。朱莉因此躲过了这一场大劫。当然,这件事也让朱莉的父母背负了一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当母亲把真相告诉朱莉时,她终于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母亲的感受,朱莉在书中如此写道:“正如秘密有时担负着耻辱的重量,这个秘密也变得越来越重。它成了母亲再也无法承受的负担,她终于不得不向我倾诉了。”
直到历经千辛万苦,举家移民美国之后,母亲才带她到UCLA医疗中心,为她医治眼疾。
由于多年的白内障隔绝了视神经通路,让她的视力无法完全恢复。通过手术,也只能挽救朱莉的部分视力。
但是,这对于朱莉来说,已经是从未拥有过的幸福和奇迹了。她因此拥有了正常的人生,以及令人羡慕的生活,甚至还来了一场环球旅行。
而这一切,因为朱莉遭遇癌症的侵袭,变得不一样了。所有的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和爱。
最终,朱莉发现自己更爱父母和家人,而父母和家人也更爱她。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了;这种幸福感,超越过去的任何时候。
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活出自己
正当父母和家人的爱,开始包围朱莉的时候,死神的脚步却越来越近了。
朱莉发现,对于疾病和死亡,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诚实;让她的两个女儿,表现出了情感上的成熟,以及同龄孩子身上少见的对生命的欣赏。
而这种对生命的欣赏,就是遵从本心,不勉强自己去伪装者成别人眼中“坚强的榜样”。
这些发现,也让她想起了自己过往的旅行经历——身处南极壮丽的光影中,望着浩瀚宇宙,感慨人类何其渺小、微不足道。
然而,一旦回到现实生活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又会变得无比坚实。
因为这种坚实的认知,才会让人放不下,拼命追求。最终,人人都被生活里的细枝末节所裹挟,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这种感觉又是何等无奈:只要肉体存在,就得遵循生存法则。
种种思考,最终都会触及到生与死的较量和考验。但是,朱莉却用常人无法企及的觉知力来回应:生死一体,来去无定法;只有从容不迫,才能生而无畏,死而无憾。
所以,朱莉才会说:“每天,我们并非生活在气势磅礴的阴影之下,而是生活在渺小却看似庞大的生活之中。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然而,总会有一些事情,把我们从自以为是的情绪里抽离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自我的渺小和无力。
这种感受,也是朱莉的一种觉知能力:“我已经明白,真理正是来源于这种无力,而有意识的生活正是来源于真理。”
到了这一步,朱莉便把死亡看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好像万物都会消亡一样,无法逃避,也无需逃避。
因为,她只是提前登上了这趟列车,先一步到达终点,开启了另一段全新的旅程。
至此,朱莉由衷地说:“当那天到来的时候,我会兴高采烈地长舒一口气,爬上我的床,心知自己再也无须起来。我会迫不及待地迎接这个奇迹的结束,以及另一个奇迹的开启。”
朱莉的这句话,触动心灵。足以让人重新认识疾病和死亡的意义。在朱莉的心里:癌症可以让爱变得纯粹,死亡可以让生命获得圆满。
所以,朱莉的经历,也足以警醒我们: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四、结语
《一万天的奇迹》如实记录了朱莉的抗癌过程,她用这段心路历程启示我们:正视当下,直面人生。
同时,朱莉也把自己与病魔抗争时,那些真实的,血淋淋的痛苦和煎熬,毫不掩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可以说,任凭再坚强的心,也抵不住这生生的撕扯。那种令人泪水狂奔的感觉,才是深触心底的力量。
浩瀚宇宙,人类何其渺小。而生老病死,本为自然法则:尊重它,才是生命至高的尊严。
所以,愿我们都能活出自我,过好每一个当下,为生命奉上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