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家长传统观念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有些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只要孩子学习好便是优秀,其他次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普遍的中国式家长的培养观念是:只要孩子恳读书,读到哪供到哪。甚至不惜举债留学国外。
在中国,智商高、情商低;学历高、生活能力低;校园评分高、社会适应能力低的大学毕业生大有人在。这真的是值得家长反思的教育现状。
家长们在精神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在物质上倾其所有甚至不惜举债培养打造出来的高材生、尖子生,真的不乏令人彻骨之寒之士。
这些曾经令家长倍感荣耀和贴满优秀标签的学生又给了父母一个怎样的回报?
01
中国的春节,游子们不论贫富、不论身份、不论路途远近大都怀着一颗合家相守跨年夜的心情,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家人们也会及早的备下年货,期盼着游子的归来。
在年货大集上遇到了于杨的父母。老两口年逾古稀,相扶相搀的夹杂在人头攒动的赶集人流中。
问及年货置办的咋样了,于妈妈满脸落寞地叹着气说:“于扬已经有8个年头没有回来了,他在美国有家庭、有工作,忙啊。我们也没有什么亲人,他不回来过年,我们过不过年的也没啥区别,也只是来凑凑热闹,体味一下年味罢了。早知如此,我们当初就不该让他出国。”
于扬是家里的独子,曾经是我们班里的学霸,也是我们的家长为我们树立的标杆和楷模。他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一直优秀。考研、读博一直顺风顺水。父母也对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举债送他去了美国留学,并定居美国,在美国工作、娶妻、生子。
于妈妈说:“早几年于扬还经常跟家里通电话,但现在只有在节日时才打电话问候一下。看到你们能陪在父母身边,我真的后悔把他培养成这样!”
二老的失落令人酸楚。
于扬父母倾其所有培养儿子的优秀,于扬也不负父母所望,一步步踏上了人生的金字塔。他当初是父母的荣耀、优秀的象征,但这种优秀换来的却是两位年迈父母独居的痛苦和无奈。
他们悔不当初送于扬去美国留学,如此的晚景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02
广西一位77岁高龄的独居老太患病住院,远在英国大学教书的独子只是打来电话问候。老太数年不能与儿子谋面,在老了最需要陪伴和照顾时,却只能与孤独为伴。甚至老太因为没钱,雇不起保姆。现在的保姆是看着老太可怜,在不计报酬的照顾着老太。
高学历的英国大学教授与中国的好心保姆相比较又是何等的情何以堪呢?
03
一位刚刚退休的女教师,满心欢喜地欲将家中所有变卖成现金,然后去美国和儿子一家团聚并定居,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想法告知儿子后,得到的却是儿子寄来的3万元美金,说是付给母亲将自己养大的抚养费,并告知母亲不要去美国。
这位母亲对儿子的冷酷无情伤心欲绝、悲痛万分。气愤之余,她重新振作,用儿子寄来的钱进行了长途旅行,以慰心境。
相信这位母亲也曾含辛茹苦的培养儿子,她也一定曾为儿子的优秀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现实中的这令人瞠目的用金钱抵消母子亲情的举动,不啻一记重锤敲击着这位母亲的心,同时也在唤起旁观家长们的反思。
04
北大学霸赴美留学归来后的万言长信受到了热议。
这位高智商的学子在中国最高学府以数一数二的成绩毕业,但因人际关系不和谐、动手能力差等原因,工作中屡屡受挫。
他在美国的研究生中排名前50,本该是家长培养典范的他,却在回国后发出了一封控诉父母教育方式的万言长信。
他12年不回家,并电话拉黑父母,与父母失联。
曾经为培养儿子呕心沥血并以教子有方为傲,值得炫耀的父母是怎一个“伤”字了得?
曾经饱受来自父母和学校巨大压力、在夹缝中成长的学子又是怎一个“怨”字了得?
以上几个个例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还有多少形形种种的案例不为我们所知。
孩子的成长如培育树苗,全面素质教育才是节节攀升的主枝,若将只要学习好置换,便是本末倒置。
这些家长的初衷都是要培养、塑造出出类拔萃的优秀孩子,但他们将优秀的定义仅仅定格在了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他们也曾尽心尽意、他们也曾倾其所能、他们也曾竭尽全力的为子女付出,但他们偏离了培养轨道,促成了子女人格的缺失。
树苗的生长需要园丁们的施肥、浇水、剪枝以至对风寒来袭时的保护。
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优点发扬光大,对缺点及时纠正。
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在他们受到伤害时加以保护。树立他们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安全感。
用家长的自身行动让他们耳濡目染的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要教育子女家长现在做的,便是儿女们长大以后将要做的,家长要为儿女树立良好的典范。
让他们从小感受到家既是流淌不尽的爱的小溪,也是他遇到难处时避风的港湾。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沟通,开拓他们的视野,树立他们的与人为伍、与人为善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他们守时、守信、守义的与人相处能力和协调能力。
适时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遇到挫折时,首先让他们迎接必要的挑战,甚至把他们推向风口浪尖,让他们感受到成长中不只有山花烂漫和风和日丽,也会有山路崎岖和暴风骤雨。但,及时的排解和疏导是绝对必要的。
切莫用家长的意志束缚孩子天性的释放,不要压抑孩子的成长,要让孩子尽情地绽放自己的真性情。培养他们开朗、豁达、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收放有度,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