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歌手唱歌大多是踩着旋律漂亮的跟着节奏把歌唱完,听者往往也只留恋于歌曲表面的优美旋律和歌手好听的嗓音。而陈奕迅唱过的大多数歌曲无论是你怎么回味重复都会有些许感慨和共鸣,耐听也经得起推敲。这是因为他善于阐述歌曲本身的含义。陈奕迅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但从来不轻易炫耀。在悲怆的气氛中,陈奕迅可以唱出沙哑和沧桑;轻快的气氛中,陈奕迅可以送出自然清新;在快速、劲爆的氛围里,他则铿锵有力。无论是哪一种,你都会有小时候听大人在床边讲故事的温柔体验。
第一次看他应该是十年,那时候还在上初三,'当时就觉得这个胖子好丑。而直到大一才完完全全的接触他的歌,是友人推荐的《好久不见》,一开始听也纯粹是因为旋律优美、歌词浅显、容易模仿,听完虽然没起一身鸡皮疙瘩,内心也着实酥掉了。后来越听越有味道,过一段时间再听可能会听出不同的东西,比如很久没见的朋友我总会本能讲一句“好久不见”作为话题的开始,随着年岁的成长对歌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似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听出自己人生的片段。然后借着唱出自己无处安放的过去,算来是一种寄托。
除了《好久不见》,其他三首最具代表性的歌《十年》《富士山下》《K歌之王》陈奕迅也都进行了很好的阐述,尤其是《十年》,在陈奕迅的歌声里它几乎适合一切离别,让人有“世上的感情到了深处并无大别”之感,或许正因为陈奕迅总能阐述一首歌背后的意义。林夕才会说“我将我对感情提升以后的一些领悟给了王菲,把一些比较切身的经历给了杨千嬅,把人生的道理,一些说教的东西都给了陈奕迅”这样的话。
他声音里所具备的磁性,气感和锋利的入麦度加上他对词曲意境的还原,歌曲因此被赋予了某种意义上的情境和灵魂,这给他的阐述能力无疑也是锦上添花。然而更可贵的是,陈奕迅一定不会硬生生的将那些隐藏在歌曲背后的道理强行塞给你,他总是温柔缓慢的,就像他微微仰头放松的闭着眼睛,唱腔慵懒自然,时而跟随歌词里的情绪洒脱微笑,时而紧张焦虑的皱起眉头,似乎是生活在歌词本身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像注射点滴一样把他从中体察到的感受过到你的体内。
陈奕迅并没有出众的长相,身材也略显臃肿,还有那一点也不严肃的莫西干长卷发,加上他私下总是一副漫不经心嘻嘻哈哈的样子,有时候很难让你觉得这个男人有如此温柔认真的一面。他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除了歌手还想从事哪方面工作,甚至还笑说,“到马戏团,扮演小丑,跳火圈也行。我有‘多动症’,不可能坐办公室工作,宁愿当送文件的勤杂工”。于是你在演唱会真的看到他穿上了小丑的戏服,脸上也涂上了腮红,就是这么一个特立独行有点“滑稽”的人,当他拿起麦的时候,台下的听众总能不约而同的认真起来,那厚实中略带沙哑的嗓音和真挚的性情对所要演绎的歌曲尽可能的都做到了消化吸收,又那么直接诚恳的表达出来。
如果一定要用什么话来形容他的解读和阐述能力,我想到知乎上看到过的一句,“他是个讲故事的人。陈奕迅没有让我不孤独,他只是在我孤独的时候陪我孤独”。
陈奕迅,我们懂你歌里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