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终结:中式教学比英国班成绩高10%
原文来源新闻晨报8月20日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大结局当地时间18日夜间播出,中国老师教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绩高出10%,校长斯托格承认中国老师胜出,他与中国老师握手表示祝贺胜利,并且说“英国学生真的要向中国学生多学点东西”。
中国老师VS英国学生“水土不服”冲突不断
这部纪录片拍摄了中国5名顶尖老师在英国博航特公立中学一个实验班教学一个月的过程,BBC声称这个实验班完全按照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每天从早晨7点开始学习12小时,一个班共50个学生。一个月后,中国老师教学的实验班与英国老师教的同等学力班级共同参加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看哪种方法更加行之有效。
最初,中国老师与英国学生因课堂纪律问题冲突不断,乔希在课堂上公然烧水泡茶,索菲不停地说话违反课堂纪律,就算把家长叫来或者课堂罚站也不管用。5位中国老师一致认为,是英国的福利制度养出了懒散的学生,他们认为不需要努力学习,生活也不会有问题。
校长斯托格曾经溜到中国老师的教室后门偷偷观察,课堂纪律糟糕让他既担心又“放心”。担心的是,他认为英国学生平时表现很好,跟中国传统教学方法冲突不断,是否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放心”的是,这样一来,英方教学组肯定会获胜。
中式教学VS英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方法落败
不过,第三集里的考核总算让中国老师挽回了面子,中国实验班学生最终考试成绩比英国班提高10%。
中英两个班学生参加的考试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教育研究学会”出题,这个机构表示:“中国老师教学的实验班表现出来很高的水平,英国班比起他们有一定差距,这在以前我们主持的考试当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英国媒体评论称这是中国传统教学方法胜出现下所谓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教学方法的有力证据。
尽管如此,第三集里,中国老师杨君仍然向英国学生的“懒散”开炮,她强调英国学生最需要的是努力学习的精神,“我觉得英国学生太容易放弃。他们一看到题目需要思考、做起来有点难,就开始聊天了,然后就放弃了。”
中国观念VS英国观念“不像童年,更像是坐牢”?
校长斯托格向中国老师表示祝贺,并且说“英国学生真的要向中国学生多学点东西”,还诚恳地说:“我觉得中国学生尊师重教的特点,我们国家学生就应该好好学学。”
不过,他并没有全面赞同中国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加长教学时间,但是真的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待15、16个小时?我觉得这听上去不像是童年,像是坐牢了。再说,中国老师在国内教的学生本来就很聪明,他们本来就充满了学习动力。中国严厉的教学能发动有能力的学生,但对从小温室长大的孩子就不一定了。”
中国式教学在BBC纪录片中取得了最终胜利,而英国教育部也在8月中旬宣布将在全国校园大范围推广中国式数学教学方法。有些英国网友表示支持,但也让一些网友不太高兴。
一名来自诺丁汉的网友TrueBrit恼火的留言道:我们把中学教学制度全改了吧,专门开设商业数学、工程数学、制造业数学、会计数学、逻辑数学课,这样大家以后都好找工作了!
另一位来自考文垂的网友Jerry Fountain则认为,现在流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实验证明还是老办法管用,几十年前英国老师跟中国老师一样,也是这么教的。
[终极考核]
数学
中国班平均分:67.74
英国班平均分:54.84
中文
中国班平均分:46.88
英国班平均分:36.46
科学
中国班平均分:58.33
英国班平均分:50
【贾说】我在很多地方说过存在即合理,两种教育方式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它们的背景不同、起始点不同、到达的阶段不同而已。
中国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靠近,但教育资源还不足以做到。十年前,一个班级多少人?今年您的孩子班级多少人?我高中毕业时候一个班级五六十人,桌子中间只能侧着过去。现在在洋泾学校里看一般二十多人三十多人,下雨天还能在教室做锻炼,羡慕嫉妒不恨。“学区房”大家都不陌生了,买的不是房子,是教育资源,孩子可以上好一点的学校,说白了还是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资源还不是家常用品而是奢侈品。我们的教育已经注重人的发展,资源有限还不足以那么那么均衡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本身不是错的,我相信中国式改良版的“英式教育方法”和英国教学不同,不是照抄的,而是改良的。在上面分数上的差异我不觉得中式教育多成功、英式教育多失败,正如在没有看结果之前也不觉得两者孰优孰劣。看似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不可改变的,其实它在一点点发生变化,例如校长轮换制、新式教育辅助器材的使用、加大体育锻炼比重、加大副课比重、学生交流制度、心理咨询室的引入,都在朝着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说点教育的小事情吧。某爸爸来了,说孩子教育太不省心了。小学的时候姑娘在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有好几位是外教。爸爸妈妈商量到时候要参加中国高考的、没精力送孩子去国外读书,所以中学就上传统初中吧。问题来了,孩子不习惯、成绩下降、和同学没有太多共同语言,“老师怎么办啊?”这个不怪孩子,怪爸爸妈妈贪心也是对孩子太爱护了,又想要宽松的教育、又想像传统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个问题就是上面原文体现的。这时候爸爸妈妈放下些焦虑,知道孩子从西边转到东边要有适应过程,多给孩子鼓励、相信孩子能解决问题、然后等着孩子向爸爸妈妈询问就好。爸爸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我爸爸觉得我适应不来新教育方式”,爸爸的担心很容易成为现实。鼓励呢?“没问题的,我爸爸相信我能解决问题。”
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我们期望的是什么,了解这个目的再选择适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