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刚刚打字的这几秒钟里,在非洲,可能就有一个人,因为饥饿离开这个世界,饥饿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一个有些遥远的话题,但是在非洲却仍然这样的真实和残酷,饥饿的问题在这些年得到了一些改善,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因素,是中国和杂交水稻.
2006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团队来到非洲,团队生活上的困难,当地人对杂交水稻的排斥,还有各类技术上的问题,袁隆平的团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攻克,一位农民一位农民,手把手的去教课,一粒米一粒米的去播种收获,如今,团队的农业专家和当地人在肤色上已经不分伯仲,这种坚守的背后的灵魂人物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地水稻每公顷2.5吨,我们的水稻平均每公顷7吨,用产量和事实说话,十几年来出色稳定的产量,让他们相信,可以让非洲近200万饥荒人群吃上饭,保住命。2017年一场水灾,当地的秧苗都倒了,只有我们中国的水稻还屹立在那里,这些水稻不光立在了稻田里,也立在了人们的心里,十几年的付出,在非洲的16个国家都结出了金黄的稻穗。
这些水稻不仅让我们牢牢的把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更让中国,从一个粮食救援的接受者,到国际粮食安全的保卫者,这是一群人的努力,是几代人的坚持,更是一个国家的担当,未来将会有更多非洲的孩子吃上袁隆平爷爷的米,这一切我们要感谢,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更要感恩,面朝土地心怀世界的播种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