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系列,重点是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复习,并帮孩子找寻复习思路、形成复习习惯。栗子还会拓展一些知识,大家结合实际情况操作。重点是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思路、阅读逻辑、总结能力、复述能力以及写作素养)和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语、标点、修辞格等为主)。
《古诗二首》复习思路
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溯诗源。
一、《夜宿山寺》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借助大胆想象,极尽夸张,渲染山寺之奇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1.带着问题去读诗文
① 诗人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用了什么手法描述?
② 诗人在山顶的寺庙上想到了什么?
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解诗意
①宿:夜里睡觉,过夜。
②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③百尺:虚指,不是实数。形容楼很高。
④星辰:天上的星星的统称。
⑤语:说话。 ⑥恐:害怕,恐怕。 ⑦惊:惊动。
翻译:
题目: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山上的楼有一百尺那么高,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这首《夜宿山寺》,一般认为是李白在湖北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
3.悟诗情、溯诗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十分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将山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恐惊”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4.知识拓展:引导孩子记忆加粗的内容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二、《敕勒歌》
1.带着问题去读诗文,并绘制思维导图
①诗人看见了什么景物?
②诗人想到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解诗意
①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川:平川,平原。 ③阴山:地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用粘毛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罩于四方原野之上。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天蓝蓝的,或是天色是深蓝色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翻译:
敕勒族人民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3.悟诗情、溯诗源
悟诗情: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交代了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承接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苍苍“、”茫茫“,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最后三句。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溯诗源:
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三、基础知识
1.关于生字
①识字表:要求会拼音、会组词,最好掌握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可以做到看词语写拼音,涉及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
②生字表:要求会写并可以写出生 字的笔顺、会组两个以上词语,熟练掌握生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包括以下生字:危、敢、惊、阴、似、野、苍、茫
③多音字:宿、似、笼、见
2.关于词语
①近义词:危—险、惊—吓
②反义词:阴—阳、高—低
3.会背写古诗,掌握诗人的朝代和名字。
四、复习资料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