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到焦虑和困惑,也许在每一个求知上进之人的心里,都种着一颗大师级梦想的种子,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天这颗种子会发芽生长为参天大树。按照80/20原则,只有少数人具备这样的潜力与能力。每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对每一个上过学的人来说都是亲身经历,那为什么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的人会有不同的能力差异?
之前看到多过有人说10000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得累积够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也就是千锤百炼吧。举个简单的栗子,这里不讨论应试教育的的利弊的问题,在国内,我们从初中到高中加起来学习了6年(包括假期各种补习班的学习)也差不多也达到1万小时。高考就如第一道过滤器,在这一万小时里真正做到了学习理解,触类旁通的人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那些经常旷课抄作业的人大多数被卡在了这条线以外。至于说没有发挥好,那只是一种自圆其说的借口而已,量变的累积都没有完成,何来的质变与超长发挥。
所以还不得不说说在NBA球星里面,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大家都知道他的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一直效力于洛杉矶湖人队,个人得分能力不是一般的强。以前看湖人队比赛时,所谓的“科比时间”基本都是看他在得分,突破进攻,组织防守,罚球和三分球命中率叫人赞不绝口,关键时刻投进绝杀球让对手望尘莫及。科比是NBA职业球员里面非常勤奋努力敬业的人,他在队里层说过:“我不能容忍懒人,我们的语言都不一样,我无法理解也不想理解懒人。我希望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篮球当中,这就是我选择24号的原因。”
如果不能全身心持续投入到比赛,他就不是科比。24是科比的最好解读。他对赛前训练有着无止境的热爱和坚持,那种痴迷热爱的程度超乎常人想象。当菲尔-杰克逊1999年首次来到洛杉矶,拿起湖人教鞭时,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科比。几乎不需要花时间在他身上管理约束,就会非常自律地训练和加练,眼前的科比让“禅师”想到了当年的迈克尔-乔丹。科比的投篮练习早就突破了一万小时的定律,所以才能在每场比赛中挥洒自如,展现统治力。
目前大部人都会有种知识焦虑症的感受,感觉自己什么都想学,对新知识的渴望也很强烈,但就是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东西和技能。基本都是看到别人读什么学什么,什么技能最热最吃香,什么岗位最舒适高薪,什么投资项目收益高…我也跟着去学什么。你要是静下心来仔细回想一下,这些所谓的最热门的最受大多数人青睐向往的就是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吗?有没有和自己进行过深入沟通,并问过自己,我的核心刚需是什么?求知若渴的心理需要有,但不能盲目跟风从众,也不要盲目崇拜他人成功的经验模式。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静下来这颗狂躁的求知之心(三秒禅);
再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选择的道路方向对不对?
我有没有在每日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真正理解了读过听过的东西?
我的学习、作息方法没有问题?
我每天精力充沛且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多少?
总结思考的时间有多少?
如果感觉今天学习工作状态不好,如何调节恢复?
我跟客户谈判过程中有没有犯一些错误,如果有,那如何改进?
自己的身体状况最近好不好,有多久没有运动锻炼了?
……………………(根据情况,可自己适当补充)
最后当你试图回答自己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其实就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却不知不觉间做了,因为你的注意力被一茬一茬且心甘情愿地收割了。有些试图回答的答案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我们只是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习惯地刷新概念,也可以说只是纯粹为了刷概念,让大脑获得了短暂兴奋与满足感的假象而已。这些概念本身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你自己的“免疫系统”罢了。
如果意识到了自己有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存在,那么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呢?真正要做的就是给你的工作、生活、学习…做减法,大道至简就也许是最明心明性的运行模式,断舍离掉那些貌似有用又不是刚需、不必要的东西,学会“轻装出行”。一个杯子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停地加水反而流失的越多,人也一样,端持空杯心态未尝不是件好事呢?钱是永远赚不完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生命的时间维度却是有限的。
有人把生命比喻成一条长河,长河的尽头就是汇入大海,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一条河水的容量由它的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决定,那么人也一样,人生的长度足以预见,不过百年而已。宽度也可预知,最宽也就获得财富、名誉、地位和权利足矣。而一条足够深度的河流可以绵延流淌上千年上万年,像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石器时代开始到后来的氏族部落,再到后来的轩辕黄帝打败了实力最强的炎帝神农氏,统一了各个部落,成为联盟盟主,并融合其它少数族裔发展形成了“华夏文明”。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称为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人生之河的深度也一样,明代中期的王阳明在几十年短暂的、沉浮与曲折的生命里真正做到了历史上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圣人之道。他倾其毕生精力所创立的阳明心学成为后世有志之士修身于圣道的经典之作。
总之,对知识的焦虑和困惑并不是什么严重可怕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行进的方向和路线,以及行进途中的刚需,如何去实现这些刚需的能力和途径。如果发掘自己还没有找到,那也不用太焦虑和不安,请继续保持前行,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
以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的内容中一小段作为本篇结束辞,与大家共勉: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人生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的思维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直觉和心灵,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祝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