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年的第23天,重庆下了一场大雪。记忆中上次下雪还是在小学,也只是飘了点小雪米,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还是刀郎的《2002的第一场雪》,那时候还流行用磁带、复读机、广播、MP3,没有什么音乐概念和审美倾向,只要是当红的歌烂大街那种,都会跟风的买来一群人围在操场听,那时觉得自己可炫可潮了呢。转眼就十多年了。对于故乡,大多人的记忆都是停留在童年的吧?
2
中午看到爸在朋友圈发了个小视屏抱怨说去歌乐山森林公园的路堵了,不知要好久才能到。几十年没见过大雪了呢,这个四十多岁的人高兴的像个小孩样跑去看雪结果因为在路上堵了半天开始生闷气。父母真的都是越长越可爱的。恩...最近他居然学会发朋友圈了,时不时的发些他拍的照片和视频。如果早些时候有条件,我觉得他可能会是个诗人、是个摄影师、是个艺术家、是个文艺的商人...有时候你不禁感慨,这个世界变化真是太快,快的让他们跟不上脚步,触不及防。
3
翻到几年前居然还在博客上写过东西,看了有种想撞墙的冲动。大概隔两年再来看现在写得也是这样的感受吧。很无奈的承认,成长真的是不停发现自己以前是个傻逼的过程,嘿嘿,未来的你正在看着现在这个傻逼傻笑呢。
4
在这几天特殊的节点上,好的、坏的情绪,总是一不小心就被自己给放大,犯了错还理直气壮,好在所有这些都能被自己感知到,即使后知后觉,也不算太迟。于是有意识的去克制,每次想生气的时候就让自己沉默三十秒,然后静下来理性的去分析其中的对错和得失。我想,这应该是这些年来阅读的产生副作用吧。
5
纠结的事终于尘埃落地,其实好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想的越多,执行力越软疲。再一次感受到真诚的力量,真诚的告诉别人你所想的,能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你,不能的你也没必要在意。怕的是当你把所有人都说服了,却始终说服不了自己。
6
事物都有逻辑,越是抽象不可感知的事物越应该有方法论,执行的步骤很多,理性有条理的分析永远是第一步。独立思考是寂寞的,深度阅读是痛苦的。模糊迷茫的背后往往只是思维懒惰。
7
这个世上真正的多元化在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想过的生活。当我心里觉得东北人老是吃馒头、吃大饼、裹大包...没有川菜这么丰富,觉得非洲人每天吃点ugali简直同情他们的味蕾和生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又犯错了。我廉价的同情,在别人看来不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8
突然想起还有还多事没做,做了个愿望list,感觉想看《遗愿清单》时的心情,怀恋又充满期待。要是真的能把每一天都当做自己所处环境的最后一天来过,肯定会多出好多乐趣的。
9
早睡了,明天早起去孤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