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许多人一样爱好阅读,但我不敢说自己爱写作,因为总觉得只有作家才算是写作,写作算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心中无丘壑思维不缜密如何谈的上去写作。觉得有一个词可以代表自己现在的状态,就是码字。把字码齐码好才能称的上是渐渐走到写作的边上。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自己这种入门级的水平当然不能好高骛远,猎奇争艳。本应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了解和掌握。所以才特别注意要去读,去学,去摸索和思考以及去练习。
而学习和练习都需要平台,简书正好是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文章,写上只言片语,有已经出书的作家,也有我等普通人。只不过简书虽包容,我想也需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能一直没有进步,码字的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才是。
由于对自己有以上清楚的认识,故在上周通读了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文心》和《季羡林谈写作》,这也是一些让人佩服的作者多次推荐的,两本都是大师写的书。看后收获不小,浅谈一二,分享给大家。
写文章需注意组织架构和行文布局。
组织文章架构好比盖房子,每一节就同整所房子中的每间房间一样,都应该有它适宜的位置。--《文心》
写文章要重视开头和结尾,中间也要像谱乐谱一样掌握好节奏, 整篇文章要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季羡林谈写作》
组织文章的原则是:秩序、联络、统一。动手写一篇文章前最好能先考虑一下大纲,开头要说什么,中间要怎么展开,结尾要如何收。好的开头能立竿见影,抓住读者的心,流畅缜密的行文架构能很好的表达出作者的知、情、意。好的结尾能让读者意犹未尽,引发思考或拍案叫绝。我们写文章时也要把这当作目标,这就要多想多提炼研究。
写文章绝对不能随便,要惨淡经营、多加修改。
文章的好坏可以从三方面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是否恰当,三是思想是否新鲜、正确、丰富。--《文心》
古代大家写文章,都不掉以轻心,而是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季羡林谈写作》
很多人喜欢文思泉涌、一挥而就的感觉,但即便有此天赋,也绝对不能含糊,哪怕是散文或随笔,即不能散也不能随,其实好的散文和随笔都是很很严谨的,绝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文章完成后要多次检查修改才对。最常见的就是经常看到很多文章(包括简书和公众号上)中间有错别字(基本都是打字时的笔误),但让读者读起来就觉得不适,其实这些基本的错误作者只要写完后自己读一遍即可更正。可见是根本没有修改过的了。需常常提醒自己注意这点。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比如说读同一本书或看同一部剧后,不同的个体总有不同的感受,包括你自己读第二遍时还可能比第一遍时又有所不同。写读后感或书评也是这样,不用担心别人已经写过,不同年龄经历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触动。总有别人想不到处你可以写出新意来,这种新意新味就会让你的文章区别于别人的。所以读书和写作时一定要多思考,结合自己和别人的经历,大脑转动的过程就会有灵感的火花闪现,触发的越多,就越有东西可写。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要想创作,必先时时锻炼习作。
作文如说话, 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具体来讲,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作文的过程可以梳理自身,记录思想生活,让个人成长同时又可以分享他人。一举数得,如何能说得通顺,让人看得自在,实在是门学问,必须把自己当成小学生一样,多加练习和琢磨。大师也是这样做的,好文章不会想想就有的,都是笔耕不辍,时时动笔,勤加练习,用心修改,才能真正做到作文如说话,朴实自然、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引发共鸣。
总结,以上都是三位大师关于写文章即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最适合刚开始写字的人,好文章需要千锤百炼去打磨,跟着大师的指点,让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步吧!
原创文章,欢迎评论,喜欢就点赞,转载请简信联系取得授权。谢谢您的阅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