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又有用的法学书单(非原创)
为非法学的伙伴们推荐一些有趣、好玩但是又很有价值的书,这些书籍摆脱了一板一眼、枯燥乏味的讲述方式,把专业的事情像讲故事一般,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让经典案例读起来轻松有趣,令读者在不经意间,将法律最根本的原则和信念记在心中。
1. 国内法学启蒙佳作——《西窗法雨》
这本书可以说是每个法学生的“入门第一书”。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学长学姐们的必推书,也是各类法学类书单的常客。这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刘星老师在《南方周末》上连载文章的合集,因此它面向的对象不仅是法学生,还是各行各业的人。正因为如此,这本书里的文章通俗易懂、幽默有趣。
就从内容而言,针对改变西方民主和法制进程的事和人都有基本介绍和心得体会,从古代苏格拉底饮鸩慷慨赴死到近代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再到现代辛普森杀妻案等,时间跨度之广、内容涵盖之众,咋看是对于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点伦评说,实则为我国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启蒙,让读者在阅读总不经意见接受了法律思想和法学知识。书中文章都不长,十分钟左右即可看完,每天睡前来一篇,妙哉,妙哉。
2. 车浩的刑法题
这本书的内容来自北京大学车浩老师在给北京大学刑法分论出的四套考试题。这四套题因为其情节及其曲折,内容略带狗血,分别被定位为“最巧合”“最悲情”“最宫斗”和“最史诗”,一经传播就广为人知。各路人马纷纷作答,但是关于其答案的争议却从未停止。现在,官方答案新鲜出炉。车浩老师用十几万字回答了这四套“神”考卷。
书中的案例虽然有趣,还会觉得有些狗血,但是,要想成功的完成这份考卷可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你不仅需要一点刑法学的基础知识,更需要严密的法学逻辑。所以,这本书推荐给比较有法学基础的大二、大三的筒子们。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阅读、思考的其实是车浩老师在书中渗透给我们的思想。
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案例和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案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我们能看到案例中这些主人公的一生,而不是他们简单的某一个行为。我们看着这个案例,就如同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我们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的悲欢离合。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坏人,第一个案例甲的一生,甲即是一个犯下种种罪行的“坏人”,又是一个愿意捐出自己财产的“好人”。
当我们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之时,当我们真正要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存亡的时候,你是否能像在考试时一样果断的选出A、B、C、D,更何况现实根本不可能给我们选项。书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正确答案,就好像人生一样,没有人能告诉你你的决定是对是错。唯有用心而已。
3. 书写的刑法课堂—《刑法的私塾》
刑法研究专家张明楷老师的著作,立足于张明楷与学生的案例讨论课。书文基本采用对话体形式,语言朴实易懂、逻辑严谨周密、近似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既有逻辑学三段论法等分析方法的充分运用,也有刑法三阶层和四要件的等特有原理的推演论证。案例教学法更是使各式生动有趣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像阅读小说一样,读完正本也并不感到乏味枯燥。
4. 律师为什么替“坏人”辩护?——刑事审判中的真相与谎言
亚历克斯•麦克布赖德是一位英国刑事辩护律师。他是《远景》(Prospect)杂志“普通法”专栏的作者,也是《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的撰稿人,还参加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本台记者报道》等诸多节目。
作者娓娓讲述在律师办公室、法庭和监狱中发生的一幕幕场景,让读者不仅得以领略律师的日常工作,而且能够进入作者的内心,体会律师为身陷囹圄的客户努力辩护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本书文风诙谐,但是在俏皮的辞句中,却潜藏着一个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巨大难题:如何保证无辜者不会蒙冤,有罪者罚当其罪?
5. 政法笔记
冯象,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业余写作。
《政法笔记》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
法律人需具备“能说、会写、善思”三种技能。掌握这三种技能路径就是“读、思、写”,其中“读”是“思”、“写”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仍是上帝送给孤独者的最好礼物,是一种生活方式,更甚是法律人安放理性思考的专业智慧的最佳储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