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海倫•德威特(Helen Dewitt)
b.《織工馬南》(Silas Marner)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c.《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哈珀•李(Harper Lee)
沒人說當單親家長很容易。除非你不需要工作,或有個住在家裏的保姆,或老媽願意幫忙,否則要一邊照顧孩子的身心發展,一邊賺錢、持家、維繫社交生活,就算意志再堅強的人也會覺得艱苦萬分。文學作品特別喜歡描寫單親家長,多得不成比例,而其中五花八門的育兒策略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在這套譜系的另一端是“失職”一族,提供你許多反面教材,像是理查德•弗拉納根(Richard Flanagan)的小說《單手拍掌的聲音》(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里那位酗酒放肆的博然(雖然他後來當祖父後贏回了失分),另外大衛•範恩(David Vann)《一個自殺者的傳說》(Legend of a Suicide)里的父親也可獲頒“最糟糕離婚老爸”獎項。至於文學作品中的單親媽媽則經常走另類路線,比如梅格•羅索夫(Meg Rosoff)《我的生存之道》(How I Live Now)里的潘妮阿姨(嚴格說來她不是單親媽媽,但實質上也差不多了),有一套令人讚歎的放任教養之道,她十四歲的兒子埃德蒙雖然既抽菸又偷開家裡的車,卻也展現了十足的成熟和敏感,全天下的母親一定都渴望培養出這樣的兒子。
不過,我們心目中最傑出的單親媽媽,是《最後的武士》里的西比拉。西比拉有個天資聰穎的兒子盧多,儘管她窮得家裡連暖氣也沒有,母子倆經常在倫敦地鐵的環線坐一整天的車取暖,但她可沒讓貧窮誤了孩子。她選擇在家自己教育兒子,盧多兩歲就會認字,三歲已經在讀荷馬史詩——而且讀的還是古希臘文。
西比拉自己也天賦異禀,因此盧多對語言的求知若渴嚇不倒她。接下來幾年內,盧多的履歷上又洋洋灑灑增加了希伯來語、日語、古北歐語和因紐特語。但有件事西比拉怎麼也不肯做,那就是讓盧多認識自己的父親她選擇讓兒子在黑澤明的經典電影《七武士》中認識男性典範,儘管如此,盧多仍然展開尋找父親的旅程,但真的有人比得上武士嗎?這部作品圍繞著一個絕妙的奇想,以對語言的愛揮灑而成,唯有這樣的作家能創造出這對精通多國語言的天才母子,而故事結局會讓天底下沒有盡責伴侶、含辛茹苦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都暗自替西比拉喝彩。
單親媽媽遠比單親爸爸多,但有些爸爸也得面對這種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困境,無論你是男是女,如果對單親生活有任何顧慮,讀了喬治•艾略特感人的《織工馬南》一定能改觀。紡織工人馬南原本滿腔憤恨,孤獨無依,拉威羅村的村民都避著他(拉威羅村民請參見:妄下評斷),他唯一的寄託就是地板下那袋長年積攢的金幣。一天,他發現一個來歷不明的孩子睡在他家爐子前,這個女孩愛蓓讓他重新敞開心扉,學會愛人,而且破除了他和村人之間的藩籬。如果獨自撫養孩子不在你原本的計劃內,你調適得很辛苦,那這部小說一定能讓你士氣大振。
說到文學史第一名的單親爸爸,我們要把票投給哈珀•李筆下《殺死一只知更鳥》的阿蒂克斯•芬奇。無論是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嬉戲及探索世界,還是教導孩子捍衛正義和勇氣(參見:懦弱),這位父親都是絕佳人選。你不妨蓋一棟有門廊的屋子,在門前擺張搖椅,坐在上頭抽菸斗,然後每年讀一次《殺死一只知更鳥》,先自己讀,再讀給孩子聽,如此你就能學會勇敢,當孩子最可靠的支柱,其餘一切,船到橋頭自然直。
也可參見 太忙、沒時間讀書、力有不逮、為人父、為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