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微微一笑的小镇的第32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一
杨韶华自己走在小路上,慢慢的,天上的云朵也都隐起来了,走到池塘边,夏天那满池的荷花到了这个季节,仍然是一副灰败的景象。光秃秃的枝干上戳着一顶荷叶,卷着边,背面的脉络早已分辨不清。
主任和她说了阚同学的事,听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堵的慌,原来他玩世不恭的背后是深深的痛苦,面对现实的无助,那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望着镜子一样的水面,想起冬天,这儿的雪景非常美,自己还和小小在这里拍过照。
二
回到宿舍。一进门小小就嚷着说:“明天周六,我们出去放放风,后晚上又有晚自习要看,韶华,咱们去崂山书院吧”
“你安排吧,我听从指挥跟党走”杨韶华举双手做讨饶状。
小小兴冲冲的找别的教师去了,说好东西要分享。
杨韶华拿出自己的Air,打开《消费者行为学》这一章,准备备课。下周要开始讲“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了。
三
站在幽静的天井中,回顾四周,杨韶华想起上次在湛山寺听到诵经声,几十号人一起朗读,杨韶华不懂佛经,听到朗读声却想起了一个成语“余音绕梁”。寺庙里参天的大树,扫地的僧人,和着这诵经声,仿佛心灵在桃花源般。在座的有年长者,也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韶华不想逛书院了,拿出《刀锋》来看,偷得浮生半日闲。
毛姆说,我是个俗人,是尘世中人;我只能对这类人中麟凤的光辉形象标识景慕,没法步他的后尘。
寥寥几句,映着窗外寒冷结成的霜花,世上真的有拉里这样的人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拉里是这样的?
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似乎更配一些。
杨韶华心里想着,抬头看天,黑压压的。
四
“我觉得他是在寻求一种哲学,也可能是一种宗教,一种可以使他身心都获得安宁的人生准则。”毛姆这样写拉里。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里的内容,终究不过是弱弱的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类究竟想要什么?
为什么会有生死?人活着究竟怎样是快乐的?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获得这种快乐?如果人生就是痛苦的,那么怎样让心安宁一些?而现下“我”正在经历的是否有人曾经历过?如果有人经历过,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境是怎样的?如果进退维谷、头顶上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需要坚持什么才能挺过去?如果挺不过去呢?还是睡一觉,什么都会好起来?
五
显然每篇文章都需要读很多书,无怪拉里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写成,可是,我不懂他为什么认为值得在这上面花这么多时间,也不懂得他为什么选择这些人来研究。接着我想起来,这些人都各有一套方式在自己一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而拉里感兴趣的想来就在于此。
从书中寻找真相、寻找答案,许多人都是这样,杨韶华也是。
回想起大约五六年前,通过一次诗歌朗诵活动认识了一位智者,当有一天杨韶华向他倾诉她遇到的难事,他一点也不诧异。只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杨韶华不懂,他解释道。
佛家有云,人有三毒:佛教中的三毒: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打开自己,放下心中所执,戒三毒,走出去。
六
今日想来,人生成书,自是将一生淬炼了,研读起来,找寻、探知未来的、前方的路。拉里著书,拉里去印度,终极都是想获得一种身心上的宁静。杨韶华这样想着,心情也好了起来。
苏小小见杨韶华不随大家行动,关切的跑过来,杨韶华幽幽的说:“有一次站在威斯丁酒店的最高层,看着下面,想象着跳下去会是怎样?晚上回家便做了个梦,站在山顶上,跳了下去,一边坠落一边害怕,突然山腰上有一个洞,洞里的人把我给救了”。
苏小小正准备把东北“姑娘”塞进杨韶华手里,听了她的话一愣,说“那个人是我么?你那么胖我抓不住呀?!”杨韶华脸色瞬间转阴为晴,两个人笑作一团。
七
刀锋,闪耀在黑夜,提醒着人们,过去的那些。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也许你还想看: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上)
http://www.jianshu.com/p/3c7ad7ebd6e5
附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解析: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附2:文中的东北“姑娘”是一种北方常见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