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制定了很多详细计划,却还是一事无成;事情还没做就先想到自己做不好或者做不到完美;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做好一件事或者学习一项技能,结果只坚持了两三天就放弃了,还说自己不是那块料……这些我们这些浮躁的现代人身上的通病,都被小米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了出来,她告诉我们:“先完成,再完美,重要的是开始,而不是方法。”
刚开始看到标题的时候,可能跟很多人的想法是一样的,感觉这是一本励志鸡汤类的书,但是看了以后才发现它有行动、有坚持,整本书都是满满的干货。仔细阅读下来后,里面的文字更是带给了我太多的共鸣和思考,
首先文章一开头,小米就直截了当的说:“我是如此渴望成功,”大胆直白,记得以前的老板经常给我讲的一句话是:“没成功之前要有企图心,成功了以后要有平常心,千万别弄反了,”虽然那时候有很多人都有企图心,可却没人敢这么大胆的说出来,因为当时的社会,企图心更多的被赋予成了贬义词。
记得当时的我因为刚进入新的行业,对什么都不懂,所以对每一件事都拼劲全力,因此却被同事贴上了“好表现、企图心太强”的标签,当时的我听到后感觉像是犯了很大的罪,然后对工作开始怠慢,直到和其他人同步,现在想想,拖延症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
思想和格局的精进
讲到格局,可能很多人都在思考什么是格局?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做人做事过程中的人格品行以及他的胸怀和视野。”
记得我前老板曾经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过:“做人做事,一定要有格局和眼界,所谓大格局者做大事,小格局者做小事。”他也曾一次次的举例说明过一个人格局的重要性,为什么有些人会让人特别舒服、事业越做越大、朋友越来越多,而有些人路却越走越窄?其实一开始能力都差不多,面对的竞争环境和资源也一样,但能走到最后的永远都是格局大的那一个。
你能提供的资源比盲目的去建立人脉更重要
和不同行业比较厉害的人社交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从而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更好更厉害的人,但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与那些人平等对话的能力。
之前做高端民宿,投资人是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为了让我们尽快成长起来,他找各种机会带我们去进入他的圈子,认识他的朋友,加他们的微信,并且说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们请教。他那些朋友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大咖,人都很好、很谦虚,可是我们却没法去请教,不是不敢,而是问不出问题,不知道去请教什么,因为他们的层次高出我们太多,我总不能去请教一个CFO怎么去做财务报表、去请教一个上市公司的CEO怎么去管理十几个人的团队、去请教一个咖啡厅的老板怎么做好一杯咖啡吧!所以我的感悟是如果自己没有跟他们平等对话的能力,认识再牛的人也没什么用。当然了,你可能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但这毕竟有限,投资人一直强调让我们把他的朋友变成自己的朋友,但是我却觉得静下心来让自己不断的去提升要比怎么去和他们做朋友更重要。
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记得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我对于高情商的理解是会说话,记得我还因此而买了好多这方面的书,但是也并没有没学会。在后来的实践和经验中,我觉得跟“会说话”相比,我们要做的是好好说话。管理好情绪和思想,比学习很多的技巧要重要的多。有句话说:“你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如何管好自己的人生?”想想之前我创业的那几年,在情绪上摔过的那些跤,现在想来都特别后悔,因为它是造成我失败的主因。
在这本书里,小米更是用一件件地事例和方法告诉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然后她还总结了管理情绪的ABC法:
A代表了遇见的人或事物,比如,她遇到结婚订不上酒店这件事
C代表在A的情形下你的感觉和行为,她感觉订不上酒店是因为刘先生家不重视这件事,她委屈、生气,自己哭、骂刘先生。
是A导致的C吗?并不是,它们中间还隔了一个B,就是我们对具体发生的人和事的判断和思考。
这样大家就明白,不是A事件就一定会产生C的结果,A本身不会导致C,而是B导致了C,A只是诱因。
所以当事情发发生时,一定要先冷静,然后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情绪失控的去埋怨,那只会让事情更糟,所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一个稳定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重要的是开始,而不是方法
我有一种强迫症,就是做事之前先去找一些看似比较好的方法,然后再做一个完美的构想和计划,等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之后再去做,做到半路的时候发现好像没有达到完美的样子,我就会停止不做了……这样也就造成很多事半途而废,然后等别人做成的时候就会后悔,心想我如果做的话肯定会比她做的好……就这样,我大多数时候明明起点比别人高,可最后总是成为别人的观众。
所以就像这本书里小米一直强调的,开始比方法重要,完成比完美重要;想到了就立马去做,然后再修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事情也不是一次就能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