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达打死镇关西后,慌不择路,逃到山西。鲁达救的金翠莲,正好也逃往山西,当了代县大财主赵员外的小三。鲁达是通缉犯,赵员外不便收留,但小媳妇的大恩人不能怠慢,就安排鲁达到五台山出家。
五台山是佛门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山上有座文殊院,院里有五七百个和尚。和尚不种地、不做工,全靠檀越(“施主)施舍过日子。去过五台山的人都知道,遍地功德碑、满墙功德匾,和尚的衣食住行皆源于此。赵员外正是文殊院的大施主檀越,此路是我修、此寺是我修,安排个亲戚当和尚还难吗?
智深是鲁达的法号,按理说新弟子辈分应该不高,但鲁达是关系户,辈份却与方丈是一辈(方丈法号智真,智真长老是赵员外兄弟,鲁达是赵员外“表弟”,所以与方丈一辈也正常)。
水浒第三回标题叫“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其实是“鲁智深两闹五台山”,然后“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当了和尚后,不能娶老婆,也不能喝酒。没有酒友,长期不喝酒,酒瘾上升、酒量下降,逢酒必喝多,喝多就闹事,连闹两场,把文殊院的场子都砸了。在清规戒律严明的佛门圣地,鲁智深为什么能够两次大闹?
两次闹事都是酗酒闹事,酒能成事,也能败事。酒喝多了,人就充满想象力,鲁智深就把寺门的金刚想象成一个吓唬他,一个嘲笑他,反抗之心顿起,把金刚砸了。酒醉是直接诱因,那制度原因或者说客观原因呢?
一是入门时拼关系。鲁智深刚进寺时,拼得是赵员外的关系。文殊院集体组织面试,众僧说:“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首座等人禀告长老说他“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竟然丝毫不讲组织原则,力排众议,认为不能驳了赵员外的面子,反而算了一卦,说鲁智深星座不错,可成正果,编一个故事就给了鲁智深合法理由。
二是第一步没迈好。鲁智深曾经是军人,服从意识、集体观念应该比较强,对智真长老也是绝对服从。参加“新僧训练”时,其他人坐禅,他倒头就睡。同事要向长老打小报告,首座觉得鲁智深是关系户,最好别管。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鲁智深见没人管,更加变本加厉,原来坐着睡,现在躺着睡,甚至直接“在佛殿后撒尿撒屎”,连做人的基本素质都没有。舍友们终于忍不住了,向长老报告,长老喝道:“胡说!且看檀越之面,后来必改。”自此无人敢说,鲁智深也就逐渐丧失了规矩意识。
三是初次闹未处罚。五台山的“禁酒令”非常严格,既有限制僧人的(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也有限制卖酒的(但卖与和尚们吃了,追了本钱,赶出屋去)。鲁智深第一次醉酒后,打了门卫,要打众僧人。长老出来喝道:“智深不得无礼!”立马就把鲁智深镇住。按照规定,应当将鲁智深打四十大板,然后逐出寺去。众人也提议赶出寺去,但长老“看赵员外檀越之面,容恕他这一番”,第二天当面训了他一顿,还安排早饭与他吃,又用好言语劝他,还送了他一领细布直裰、一双僧鞋。这哪里是处罚,简直就是奖励!那么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还难吗?
一个面子,就把规矩乱了。五七百个和尚能够管好,来一个鲁智深就容不下了?百丈清规,为下辈设;法之不行,自贵戚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