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李敖一段话(不知道出处是否可靠):
千万别对读书指望太多。终日读书而放弃了真实生活才是悲剧的开始。你并不会更聪明,因为你的经验全部是别人的二手经验;你也不会更博学,因为书上读来的东西你并没有真正去验证;你会因终日耽于幻想而神思飘忽,因脱离生活而愈加沉默。
世上的道理总是相反相成出现,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劝诫,同时“无毒不丈夫”也在一旁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与“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是可以开撕的……
我能感受到这个感想对自己年轻时的震动系数,简直是从后背猛击一掌啊。真得立马扔掉书本,投入到万丈红尘,人不瞎混枉少年嘛……
年轻时容易自命不凡,激情地认为,上帝在创造出自己后就把模子打碎了,是唯一的、不可仿制的存在——其实是多情了,很快就会发现:上帝才没有那么认真呢,绝大多数都是他闭着眼成批的胡乱赶制的。
等懂事了,棋到中盘发现杀招没了,又有些书到用时方恨少。“十年寒窗,十年苦干,再加上十足十的运气,才能有一份事业,别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大多数人只能借职业糊口,辛劳一生,有多少人敢说他的工作是事业?”(亦舒)所以成功人士才那么受人景仰,太稀缺了。
如果笔走偏锋,早混社会胜算更不大,早晚会折,没文化的流氓才不可怕。“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是杜月笙那样的大佬啊,这个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李敖自己博览群书,这话他有资格说。普通人不行,因为所有的波折,不管是心路还是世事之路,前人都经过并有效的解决过,为了少走弯路,读书是必要的。李笑来的话,“所有的答案都在书里(销售除外)”应该相信,即使在信息时代。
还是一对看似矛盾的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太阳之下无新鲜的事”。太阳新是对心情和感受而言。本质上,一辈子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几千年如此,以后也变不了吧,是没有多少新事哈。
读书不一定决定命运,但可以改善命运,书不误人人自误。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看不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