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搬运,原文发表于2015年2月9日,Lofter)
前一段网传人人网即将谢幕(谣言,实为站内信功能关闭),唤起网友情绪,感叹人人网的谢幕就是自己青春的谢幕,可见这款产品虽然沉寂已久,但大家对它还是很有感情的。OK,感叹过后,我们来关注下这句话:人人网的谢幕就是自己青春的谢幕。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其实背后隐喻了一个很深刻的产品逻辑:关于人人网为什么会死掉,关于用户为什么会从人人到微博到朋友圈迁移、。本文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业界对人人网有很多分析,诸如社交属性缺失啊,内容同质化啊,移动端发力不足啊等等,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关键。从人人网到微博,从微博到朋友圈,从QQ到微信,都是历史重现,真正捅穿这类社交产品的一把利剑是:圈子。
社交产品玩的是什么?社交成就感!美其名曰——分享;俗称——装逼。别误会,我不认为这是个贬义词,相反,我认为装逼是人类优秀基因的表达,因为在原始时代,资源匮乏,会装逼的领袖能够聚拢族群,组建强大部落,从而靠群体力量获取更多食物,存活下来。古代人装逼主要靠展示力量、符文、穿刺肉体等,到了现代转化成秀生活品质、秀关系等,从基因本质上来说是差不多的。
那么回到问题上来,首先,为什么人人网玩装逼玩不下去了呢?答案是圈子迁徙太快。我的人人网现在还有三类人在活跃:留学白富美,海归高富帅,迈向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屌丝们呢?全面消失。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特色关键词:富二代,官二代,拼爹——导致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关系结构:谁有资源谁牛逼。曾经是一起打LOL的基友,在毕业两年后的差距瞬间拉开,有资源优势有人各种叼炸天,没有资源的人则进入社会,成为没日没夜的加班狗还坚持着屌丝梦。这样的结果就是,当屌丝打开人人首页,看见满屏的女神、高富帅从马代、迪拜发来的“生活分享”时,他只能苦逼的让楼下沙县小吃的老板再加勺酸菜。这时的社交成就感何止流失,简直是负数,屌丝们在物欲横流的狂轰滥炸中感受到的只有社交挫败。于是:撤。一个失去屌丝用户的产品还有什么可做的?
同样,微博现在虽然还活动挺好,但社交属性也已经全面缺失,从一个好友社交产品变成了一个新闻客户端。什么广告啊、喷子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圈子变了,信息就杂了,人在成长,兴趣和关注点也在不断改变;首页一刷,全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它们曾是2年前感兴趣的人),还玩什么社交?而这种噪音,让用户自己去过滤是成本极高的(手动换一批人关注/取关),所以,扔了吧。
说白了,人人、微博也都是照着facebook,twitter照搬的,产品结构都大致相同,产品上能出什么大问题呢?问题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对成功的认知不一样,小木工和大CEO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平等生存,没有潜意识歧视,也较少有段时间内圈子发生巨大迁移的情况,所以fb能一直坚挺。这套产品机制套到中国就瞬间爆炸了,还得感谢中国社会特有的,略显病态的社会关系结构。
再说专业点,由用户自建的内容形态架构,在积累了一段时间数据以后,由于用户关注点的改变,如何解决信噪比降低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在给朋友发消息倾向于先用微信,为什么?因为我的QQ用了10多年,各种消息乱响不停,信息太杂,已经没有阅读欲望了;而微信是新建立的圈子,朋友相对纯净,反馈自然就更快。微信自己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对阅读权限、公众号的处理都特别小心,尽量不让用户的信息圈乱掉,。
回到本文开头,人人网的谢幕就是青春的谢幕——用户在“青春“阶段的圈子已经不适用,青春也很快结束,简单的表达蕴含深刻的产品逻辑,各位看官应该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