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过大年

前言:我是一位六十年代末,在农村出生的人,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我们儿时过年的那些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小  年

在农耕年代,进入腊月已经是农闲季节,也有了年的韵味。俗语说“腊月黄天”,一是指天寒地冻的季节,二是指在这个时间段、大家说话做事要极其谨慎与稳妥——即慎言和慎行!

但真正进入年事,还是从小年开始。因为人们对于年的最初认识,源于家族观和亲情的重视,更是祭祀先祖和亲人团圆的时刻!无怪乎也有一种搞笑的说法:“搭着里过二十四”(此语的意思,有不便掺合或打扰;亦属于本地的乡风俗语,因为本地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古语有云“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所以小年这一天也被称为灶王节。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小年这一天颇受人们的重视,大家早起便是祭灶王、清扫壁灰等等。尤其晚饭前,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仪式——请祖。

所谓的请祖,就是在堂屋的条几上摆好饭菜、碗筷和酒,然后烧纸钱、放鞭炮,同时嘴中念念有词“各位老祖宗,从今天开始过年了,请你们都回家来看看,然后一起过个年!”

请祖回家以后,待正月十五完年的傍晚,还有一个送祖的仪式需要举行。

随着小年的到来,也拉开了新年的帷幕,奏响了迎春的序曲。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年  味

过年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充满了来年的幸福祈盼,所以过年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便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自从小年之后,年味渐浓,于是很多外出的人们开始归家团圆。同时,所有的大人们也都开始了年前的准备工作。

因为过年是件盛事,也是亲情互动的大好时机,所以每个家庭都是倾其所力,竭尽所能…于是自从小年之后,村里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像杀年猪、捞年鱼、做豆腐、炸圆子、做年糖年糕、写春联、做新衣…每一件事都有条有序,每一件事都极其认真!

其间,与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件事:

第一,是年前分红。当年的农村,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又以记工分的形式予以结算分红。记得当时的工分以每天一到十分计算,苦和累的壮劳力一天最高十分,其余的按照活计轻重和年龄大小予以递减…

  当时工分的价值,是以生产队的年终总收入除以所有总工分而产生,一般每个工仅有几分钱左右。

  分红时刻,一般选择在小年前后的某个晚上,只见每户都有一个代表参加: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生产队长先是发表讲话,然后就是会计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又见算盘的前面,有一小摞的块票和毛票。

  屋内坐着一群的人,或拢着双手,静待结果;或手夹廉价的香烟,低头不语…唱到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细细聆听,或一家几十,或还有倒挂的,最好的人家仅有百把元,却惹来无数羡慕的眼光!

  第二,是年前扯挂面和做豆腐。扯挂面的工作,从腊月初便已经启动;而做豆腐的工作,则是从小年之后开始,直至大年当天结束。

  当年的农村,大家都不富裕,能独自一家做一锅豆腐的很少,往往都是两家或三家合在一起做一锅。

  做豆腐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生产队的队部,只见大家先是按序排队,然后一一进行,唯看那里昼夜热气腾腾,极是热闹。尤其是豆腐脑的清香,更是环绕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备年货或走亲戚的礼品。当年物质匮乏、经济贫困,不仅当时没钱,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东西。因为当时所有的供应,都必须凭票供应,如布票、油票、粮票、肉票等等,所以大家年前备年货,或准备走亲戚的礼品都是很难。

  再者,当年的商店很少,多是供销社一家独揽,顶多一个大队仅有一个代销点的设立。

  印象很深的是,每个商店的门前,都是排队购物的人群,而且更为显眼的是:有人拉着板车,有人挑着箩筐前来…淳朴善良的人们,既想体体面面过年,更懂“人情大似债”的道理——无论如何,给各位亲戚长辈的拜年礼物不能少!

  第四,互帮互助的事情不可少。当时的农村,大家都很困难;然而淳朴善良的人们,尤为懂得礼让和互助。

  大家同住乡里,每家的具体情况都是清清楚楚,尤其对于家境困难的人家,大家都会伸出友谊的手:或这家送点这些,或那家送点那些…反正大家都是过年,总希望每个人都是开心和幸福!

  在年前的那些日子里,每家都洋溢着欢乐,精美的种种美食香味更是持久弥漫!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过  年

  过年,既是隆重的节日,更是一种严肃的仪式!

  当时的过年,对与我们这些孩子而言,有着无尽的快乐和憧憬;但对于很多大人而言,却有着太多的苦于愁!——主要是“手长袖子短”,一个“钱”愁!

  “吃完年饭,看着田畈”,就是每位村里人的真实写照!记得每位大人,都会与自己的孩子们说:“先要好好过年,然后踏踏实实努力!”

  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每家每户孩子众多,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特别快乐!尤其是在过年期间,我们这些孩子都成为了肆无忌惮的“无冕之王”;其间不仅少了大人的打骂,又有诸多的美食、诸多的玩乐时间,还有无穷无尽的自制玩具、新衣服、新鞋和或多或少的压岁钱!

  说起过年,大多数的人都会快乐,然而也有很多不快乐的人,譬如欠债和讨债的人。——欠债的人因为无力偿还,只好躲得远远地;讨债的人,或卑微诉说苦情,或愤而怒骂…但不管一切如何,只要对方贴上大门对联,就都无奈而去!(因为家乡风俗:只要对方贴上了春联,此事便以成为过去,只能等待来年再说)。

  年夜饭的第一件事,仍是祭祖。然后一家人围桌而坐,大多数人家的桌上都有鸡鸭鱼肉的大菜,还有煤油炉或炭火炉的热气腾腾和欢跳…

在艰苦的岁月里,能有美食自是开心欢乐。其间,除了鱼预示着年年有余不能吃以外,其它的菜都可以尽情朵颐。大家平时在家吃饭都很随意,唯有今天必须正经端坐、认真吃喝;又因为在平日里,一般小孩子是不能随意上桌吃饭的,但此时却是可以,同时大人们也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变得慈祥与欢乐。尤其难得的是,每个女孩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红头绳、花衣裳;男孩子此刻不仅可以适量喝酒,还可以抽烟…

年夜饭的时间,一般会吃很长;但我们这些孩子们缺少耐心,都是猴急地吃饱;本想快速出门去寻找小伙伴们,可眼睛却总在长辈们的脸上:飘来忽去。原来,我们都在惦记着自己的压岁钱!

孩子们的心情,大人们自然理解,于是在我们焦急地等待中,他们才姗姗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其实,我们当年的压岁钱实在太少,开始几年是分票,然后是毛票和块票…可不管钱的多少,当年的我们都是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大年晚上的玩与乐

在我们儿时的大年晚上,大家都是通宵达旦地守岁和玩乐,所以基本上是不睡觉的。

吃完年夜饭的我们,先是去给村里的老人和亲戚长辈们辞年。在辞年时,亲戚长辈们也或有红包赠予;村里的老人见到我们,则是不停地招呼喝茶、吃糖和瓜子点心等等;反正,大家当时的口袋里都是鼓鼓囊囊的!

在当时的农村,人们生活极其节俭,就连点油灯也是需要计算,唯有每年的大年夜,大家都是极尽奢侈:只见每一间屋子里面都是油灯亮堂,而且必须延至天明方才熄灭!——这也是很好的民俗:预示来年生活敞亮!

要说我们那个时候的玩法,实在太多,且快乐无穷,下面举上几个小例子与大家分享。

火药和枪:火药是一版版一粒粒的,下面用纸托好、上面用红纸覆盖。使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用石头或铁器去砸,然后发出声响;二是用废弃的子弹壳自制成手枪模样,然后放好火药、扣动扳机。

因为火药成本较高,加之子弹壳不太好找,所以当时运用最多的是:链条枪。链条枪的制作很是简单,仅需要一些铁丝做成枪架字,然后用橡皮筋捆绑好就可以了。它使用起来更是方便,只需要日常的火柴即可。

灯笼:在我们的童年时代过大年,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自己的灯笼。

灯笼流传的历史非常的久远,也多是大年习俗的附属产物,在我国古代,就多有灯会的举办,极显热闹和繁华。

我们那时的灯笼,多用竹片扎制,然后用光亮的油纸裱糊,再配有精美的文字或图画制作而成。它们有大有小、有圆有方…造型各异,很是美观和漂亮。

大年的夜晚,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孩子。只见他们一路打着灯笼,烛光点点,又听沿途欢声笑语…实在是一幅欢乐祥和而又曼妙的景象!

捡鞭炮:在孩童时期过大年,鞭炮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

在过大年时,大人们往往也会给我们买一些鞭炮,特别是双响的“二踢脚”大炮,更是令大家青睐不已。

大人们给买的鞭炮,根本不够我们糟蹋,于是捡鞭炮便成为了一件欢乐的趣事。

午夜十二点,外面就有了开门炮的燃放;我们这些孩子们,便寻着声响而去;然后在一堆纸屑中,仔细查找没有炸响的鞭炮。若是发现一个大的鞭炮头子,就会整个人急急扑压上去,然后牢牢抓在手中,全然不顾脏了自己的衣服!

…经过一夜的疯狂,我们常常在大人的督促下,吃过初一的特色早餐——鸡汤挂面和卤鸡蛋,然后方才美美地睡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05.拜年走亲戚

我的老家在现今的孔城镇长岗村,隶属于桐城以北。记得老家当年拜年走亲戚的风俗是: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指拜头年刚刚去世不久的亲戚灵位),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其它没有具体划分。

因为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所以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太一样,譬如:在桐城以北,过去初一初二不算是好日子,现今有了一些变动,初一也变成大吉日;但在桐城以南,初一初二都是好日子;尤其是初二,因是全年第一个双日子,所以都认为初二是全年最好的日子。不管风俗有什么不同,可先尊先长的规矩都是前提。

年初一至年十五,是走亲戚的密集期,但见路上行人三五成群,人人手持大包小包;又听每家每户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的景象深入心田。


图片发自简书App


06.后  注

过大年,不仅是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更有着极其隆重的仪式感,所以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恒久的记忆!

过大年,又称春节,预示万象更新、美好的春天已经来临。仅在2018年的春节前夕,我恭祝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78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360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942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07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24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29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685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52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04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6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18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11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6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64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马上又要过年了,这也是我在外地过的第十五个年了。 回想起来,自从2001年一家人随父亲离开老家,先是附...
    潇湘笛阅读 519评论 2 2
  • 一树梨花,洋洋洒洒,落得凄凉。梨花又名勿忘我,蔑视一切虚伪与矫揉造作,却终生与泪花、寂寞惆怅相伴,如血般的夕阳还...
    176a1ea8edd0阅读 1,731评论 3 9
  • ​ 目前在线学习的平台有很多,我整理了亲身经历学习技能的平台分享给大家。 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腾讯公司在2014年推...
    KitFun阅读 1,268评论 0 1
  • 读过一本小说,里面一句话吸引了我——当你孤独、悲伤的时候,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读完这句话,我的脑中真的第一时...
    lygpxsk阅读 254评论 0 0
  • 最近总在思考,为什么幸福感越来越低了。 年纪渐长,责任和担当一点点重了起来;社会压力、金钱压力也不小,大概重重压力...
    67984f731c4b阅读 108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