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其实世界是有生命的
读完老师的预告文章也猜测了一下具体要讲的内容,最后自己的和老师要讲的一对比才知道差的比较多。这期的话题真的是让我产生了共鸣,以前的生活中多次都有过老师说的那种感觉,笑来老师的观点也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那是怎么一回事,同时也知道了自己要怎么去做。
下面是总结的在读这个话题时的一些感悟:
读了几个留言以后,我突然有点感受,让我猜猜老师明天讲的内容。老师说周围的植物,动物都是有灵魂的,实际上说的是看的人的世界中它们有没有灵魂,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难道又要讲观念决定了世界观?一念一世界?不重复了吗?
读到“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最后这个世界都会告诉你你的选择是对的”这个理论的时候,真的发生了共鸣,我的好多次经历都是这样的,比如:以前的一次选择,过后认为这么做是不好的或者错的但是已经无法重来,只能继续下去,但是过一段时间想想“回头看过去又感觉那样做没错啊,我现在也很好啊,也没有什么坏的嘛”
好几次都有这样得感受,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这只是生活的奇妙,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和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今天读完这篇文章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是我自己的世界给我的反馈,当我有错误的观念最终也没有影响我的生活啊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我的这种观念已经映射到了我的世界,换句话说,此时我的世界已经成了拥有了那个错误观念的世界。所以看起来似乎我当时也没有错,看来我要好好的培养我的“世界”了。
老师的解答疑惑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句式“当我有钱了,当我有房了,当我怎么样怎么样了以后,就要...”。
关于“等我...”的句式,在我这四辈子的时间里用了无数次了,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虽然次数多了之后自己已经知道这么想的结果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是这已经成了自己麻痹自己的方式,我想不愿面对现实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才能逃出这个怪圈,有什么办法才能改变现状。当我接触这个专栏以后,印象最深的就是笑来那句“我认为自己就是天生残疾的人,但是我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我每天都在慢慢变好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按照老师的理论去珍惜注意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这样持续着,结果是那些“等我...”的想法再也没有出现过,要不是笑来老师今天说出了这个句式,我还想不起来之前我是多么的喜欢用它,我想原因是我知道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和积累才是拜托现状的方法。
读者留言粘贴: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在人际关系上特别简单,别人都说我没心眼儿。其实是因为我在李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看到沟通成本的论述。很多事该怎样就怎样,最有效率。而所谓的有心眼只能在一时一刻得到点鸡毛蒜皮的好处,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的世界很简单:朋友不多,但都是两肋插刀(我对朋友的标准非常高)。人脉有,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去交换的。那些可有可无的人反正也是可有可无,我不会花宝贵的时间精力讨好他们,活得非常自在。同事们都说我是傻人有傻福,其实我很明白:我知道最终的结果就是凭借实力说话,所以不会伪造一个表面上的热情友善江湖义气。集中精力提升自己,不主动树敌,乐观善意真诚的对待他人,看待这个世界,想要的结果就是世界也善待你。曾国藩曾被人评价:曾公人善,人不忍欺。当你有实力又善良的时候,谁会欺负你呢?只能是主动善意的对待你。这个态度现在也影响了我未婚夫,他原本很热衷一些饭局。后来看了我的朋友怎样对待我后,主动疏远了酒肉朋友和可有可无的朋友。确实多条朋友多条路,但是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很多事都可以靠正规流程去解决。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那些熟人社会的观念该革新了
读完了这个留言想到自己,我是个内向的人,很羡慕那些朋友特别多的人,每天都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聚的人,读完这个书友的留言我感觉我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了,他说的很对,所有的人脉都是靠实力换来的,在没有实力的前提下过分的去在意朋友交情的维系,既不会使交情更牢固而且还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注意力。对待朋友,对待交情看来我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了。
读着读着突然就有了一点想法,赶紧记录下来。正如这位书友所言,读了这么多期的专栏以后,我的大脑认知真的上升了一个层次,但是在转化成行动的这一点上总是觉得差点劲,看到作者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中磨炼,一种成长,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工作其实是生活给我们一个礼物,因为在我们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以后,只有工作才能让我们有群聚的机会,好多能力的提升都需要群聚的,比如说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如果我们不工作我们就永远没有机会锻炼这样的能力,工作一方面填补了自己的能力空白,一方面还获得了回报,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情啊。所以以后在工作中,我要刻意的去做那些自己以前害怕做但是自己欠缺的方面,当自己打退堂鼓的时候就想想自己总结的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