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牛刀,颇感神奇
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博士,到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难民营里演讲,中途受到当地人的攻击,现场群起而攻之地喊着“杀人犯“,当地人把对美国政府的恨,全部发泄在这个演讲的美国人身上。
结果,这个美国心理学博士,仅仅用了一个小时的谈话,就轻松化解了一群人的愤怒,还被邀请到当地人家里去做客。
《非暴力沟通》这本15万字的纸质书,我一口气读完,内心真的挺震撼的,但同时也是有所怀疑的。
震撼的是书中表达的“非暴力沟通”技巧,居然是平时自己从未注意到的东西,而自己平日里,在不同的沟通场景里,很多时候都违背了“非暴力沟通”原则。
怀疑的是,仅仅是一种沟通技巧,说白了,就是一种说话方式,竟然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甚至在生死关头,都能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化险为夷,感觉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修炼后就能称霸天下。
带着震撼和怀疑,从昨天开始,在跟两个孩子沟通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讲真,在家里日常开口说话之前,当需要去想说话的步骤时,突然就感觉自己不会讲话了。
以前,我看到孩子们只穿着袜子,在地板上跑来跑去,心里担心他们会受凉,会直接丢一句:快穿鞋快穿鞋,地上凉!
孩子们多半是听到后“嗯”一声,但是依然鞋子是鞋子,他们是他们,往往需要我三番五次的不停重复“穿鞋穿鞋穿鞋”,有时候急了,还会喉两嗓子,但这种状况,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就一直没有改善过。
昨天到今天,我看到他们脚上又是只见袜子不见鞋时,“穿鞋”的连环炮到了嘴边,硬生生地咽下去了,我开始思考“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开始回忆书中的语言。
我深深地呼吸了一次,然后放下手中的家务,对他俩说:“宝贝们,妈妈看到你们没有穿鞋,我很担心你们受凉感冒,我很看重你们的健康,请你们穿上鞋再玩耍,好吗?”
神奇的现象发生了,5岁的女儿听到这话后,放下手里的画笔,一蹦一跳地跑去穿上了她的拖鞋,11岁的儿子也一边写作业一边将脚伸进了拖鞋里。
那一瞬间,我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要知道,不穿鞋是他们俩的顽疾啊,十多年来,没有哪一次听到家长第一次提醒穿鞋时,他们就这么顺从马上穿好。
第二个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儿子不喜欢写作文,但是每周末都雷打不动得写一篇作文,每次为写作文,都会提前做心里建设,很多时候,还需要拿老师来施加压力。
今天早上,除了作文,校内所有的家庭作业都写完了,儿子又开始哼哼唧唧,找理由不想写,要是以前,我也会被他哼哼唧唧的样子弄得心烦意乱。
有了“鞋子顺利上脚”的甜头,我就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地说:“儿子呀,看到你为写作文而烦恼,妈妈也觉得很烦躁,要是能不写作文就太好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妈妈只是担心你会因为烦恼而浪费大把的时间,妈妈希望你能把时间规划一下。”
儿子看着我,有点诧异,也有点不知所措,然后说了一句:“不写作文老师肯定会批评我的!”
我笑着说:“那是一定的,老师一般都喜欢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妈妈担心的只是,你现在这样烦恼,时间都浪费掉了,到头来,作文没写好,玩的时间也没有了。”
儿子没说话就回房间了,我又开始看自己的书。不到半个小时,儿子拿着作文草稿本,甩给我一篇在老师那里可以得甲+的作文《白桦叶活了》,我看后好开心,除了几个错别字外,一句未改他的文字。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原则,真的是太神奇了,我还是原来的我,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事儿还是原来的事儿,可说话方式变了,结果真的就大不一样了。
其实想想也挺简单的,就是把原来的直接命令,改成“先描述所看到的事实,再说当时的心情,进而强调自己看重的事情,最后提出希望”,四部就解决掉了。
我还没有吃透非暴力沟通技巧的精华,只粗略的看了一遍书,昨天和今天也只是小试牛刀的看了看是否有效,神奇的效果,让我决定再仔细地读一边《非暴力沟通》,以更好地服务自己,服务家人,服务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