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毕业,就职于一家网络媒体,开始负责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运营。
那时微博正处于窗口期,环境相对单纯,尚无自媒体广告这一说。微博小编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多方挖掘垂直领域信息资讯,转化成一条条微博文字信息和图片,每天8条雷打不动,双休日不休息。
就这样坚持大半年,粉丝数居然从五千增长到30万,把网站主编吓一跳,到处像献宝一样拉着小编团队分享经验。
2009年正式推出的新浪微博在当时(11年)如日中天,不少名人明星都开通账号,有的靠插科打诨抖机灵站上话题女王地位,有的在微博上展露真性情和网友对骂,官方号、营销号、网红KOL粉丝基数一天一个样。当时微博还不只是“新浪微博”,腾讯、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都开通了微博平台,连我们这些所谓深耕垂直领域的网站也有了类似微博平台的服务。
但是在新媒体社交领域,做不了第一就等着被第一吃掉。那几年鬼知道经历了什么,网易、搜狐微博逐渐式微被踢出局,腾讯微博站在强大的QQ用户基础上居然也没能上位,慢慢停止了投放,终于2014年寿终正寝。
然而在2012年,微信用户基数暴增;2013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
当时同部门分管另一个领域的小编看到机遇,开通官方公众号每天将网站内容搬运同步过去。当时公众号尚少,现在看来无甚排版、内容考究的推送居然也能获得可观的流量,让人大跌眼镜。
微博历经几次改版,用户体验逐步下降,首页被花花绿绿的新功能覆盖,各种匪夷所思的广告避之不及。忽然我们发现不太更新的私人微博号总有奇怪的人来加关注,后来明白,原来那是水军僵尸号。
而微信公众平台以定量、定向投放不扰民,字数不受限制的规则吸引到了一批用户。那是2014年,那时人们还习惯于在朋友圈发没有加滤镜的自拍,分享并无实质的人生感悟(就像微博初期那样),一批来自原开心网、人人网的红人们开通公众号,一时之间大量鸡汤充斥朋友圈。鸡汤的质量不一定是好的,但人之初性本善,新事物的崛起总是带着不可比拟的闪光点。
那时父母辈还不用微信,那时微信公众号尚有良知,少有《震惊!让人寿命减半的10种食物》之类的伪科学推送。
腾讯在微博平台的挑战失败后,又在微信公众号找回了场子。至此,微博领域只剩新浪微博一家独大,但水军、营销广告充斥的诟病让大批用户离开微博,有人预测:微博药丸。
本来做微博的小编们开始习惯了写长文鸡汤的日子,学习胡辛束、咪蒙的小清新排版。时事+鸡汤or时事+段子,人人都是自媒体写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厌倦了文字+图之后也出现papi酱等一股短视频泥石流并拉到千万风投——那时,大多数人都带着脑子在做内容,写有态度的段子和鸡汤。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当我们关注的同类别“少女心”号多达20个,当所有博主都喜欢14号灰色低饱和度字体分段居中配gif动图,当一个热点出来后看到微信公众号铺天盖地大同小异的推送,当你终于提不起兴趣12小时内打开公众号扫一眼。
当你发现,你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头像上都被打赏催命般的红色“…”,当莫名其妙的“蓝瘦香菇”和千篇一律的配图在朋友圈流传时,微信公众号,大概要走向一个平稳期了。
之所以说是平稳期,因为自古以来微信微博总处于此消彼涨的状态。一方太猖狂,刷阅读刷赞刷kpi,另一方就要搞几个大事情吸引用户策反流量,等平稳方沉淀下来进行一轮改革,就会迎来下一次零和博弈。
微信公众号目前有几个体验问题亟待解决:
1、内容审核机制。公众号推送目前同类内容太多,即便有原创功能,也无法制止各种形式的抄袭、洗文风潮。
2、入口体验。目前公众号除了朋友圈分享,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号”一栏打开,虽然可以置顶,但公众号无法分类关注,无法按重点排序也是不争的事实。
3、谣言。微信大概是父母一辈介入互联网的初级门槛,公众号推送从某种意义也承担了一定“教育”意义,而配合中老年口味的谣言、伪鸡汤伪科学四散而起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8090这代主流用户的感受。
而微博,也有几大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大概就是——
我这个离开微博2年的人,再回到微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用微博了。
【后记】
初中二年级时,家里管得严不让接触网络。同班时髦的小女生不屑地看着我:连QQ都没有,你也太落伍了。
高中时,上大学的表姐说:现在谁还用QQ呀,都用MSN了好么,QQ是给民工用的。
后来MSN走了,QQ屹立不倒。
再后来发现给好友的QQ消息已经得不到及时回复了。她告诉我,有事微信留言哦。
然后刚上高中的00后侄子说,我们都用QQ,谁用微信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每人都有用着顺手的一两个获取信息的工具,作为用户大概并不用在意明天风朝哪个方向吹,就好比古往今来,微博一直都是饭圈、二次元圈、网红圈搅基的道具。
而作为运营,发现这些平台背后的规则和技巧,才是保证饭碗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