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是一本书,波兰尼写的。我的论文导师推荐给我,是想一起阅读,重构我们的知识体系,读后我却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每个人相信的,往往基于自己的过往的总和,未必有完美的证据支撑。而所谓的证据,也只不过是人类从大自然提取出来的命名后的产物,它们本身没有贴着证据两个字,是我们把它们当作证据。人们往往在证明一件事之前,就已经相信它了。这不仅不能算是缺陷,而是人类拥有的伟大洞察力,作者高度讴歌了这一点。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的都是人性。《个人知识》这个标题,其实预示了一个主题,我知道的只是我相信的,任何知识都离不开内在的参与,没有所谓纯粹客观的知识。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就会对自己表达知识的边界,有着更慎重的方式,这又和心理学不谋而合。
成长越久,越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经过核对,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看到的事实就是别人看到的事实。我把别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后,我就会发现那么多“理所应当”在别人看来却是很诧异;当然我也发现,也有不少人认为“理所应当”的事,让我感觉很诧异。
最令我厌恶的事,莫过于没有边际,把自己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推广到“一般人都是这么想的啊”、“你这样想很奇怪”、“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试图强行弥合二者的分歧,并且把自己作为大众的化身。推己及人,我猜测很多人也同样厌恶这种说法或者说做法。在我看来,这是自恋的体现;野蛮分析一下,这叫做婴儿期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