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万水千山赴延安
这是一支清一色青年学生组成的队伍,除去两个负责护送的“老八”干部,都是来自平津沪的流亡学生。队伍的前面打着一杆大旗,上面写着“平津沪流亡学生赴延安抗倭先锋队”。
他们的家园都被日本人占领了,留在故园的亲人生死未卜,就是活着只怕也是在日本人铁蹄下苟且偷生的亡国奴。一路上看着一群群逃难的人群,还有夹杂在老百姓中的溃军,这些年轻人的情绪显得十分低落。有人在队伍里低吟着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听到这一点诗,几个女孩子流起泪来。
有人开始唱歌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队伍的情绪更加消沉起来。突然,队伍的前方响起另外一支歌,那是聂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一个男子慷慨激昂的歌声,立刻引起了共鸣,先是两个护送干部加入了合唱,接着队列前面的人也加了进去,再后来所有的人都在高唱。队员们主动整理好队伍高挺起胸膛,一边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一面大步前进,还不时高喊着口号。
“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
“ 日本鬼子从华夏滚出去!”
“誓死不做亡国奴!”
言龙生搀扶着莲心走在队伍中部,当扛着大旗的那个小伙子,第一个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就引起了莲心的关注。
她忍不住问言龙生,“龙生哥,这支歌好听,听了叫人浑身充满力量。这是什么歌?”
言龙生笑着回答她,“这首歌叫《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谱曲,田汉做的词,一首激奋人心的好歌。”
莲心又指着前面扛着大旗领头唱歌的小伙子问:“你认识那个抗红旗的吗?他的歌唱得真好。”
言龙生看了他一眼摇摇头,“不认识,应该不是沪海人。这支队伍里的沪海人我差不多都已经认识了。”
正巧从后面走上来的“老八”带队干部胡大姐听见了,便笑着插话,“你们在说唐乔治吧?就是扛着大旗领头唱歌的那个小伙子,他是北大的学生,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你们可以认识认识做个朋友。”说完胡大姐快步朝队伍前面走去。
胡大姐,叫胡玉华,是个经过长征到陕北的老红军,改编后“老八”总部直属干部团的政委。这次是应了“老八”驻鄂城办事处要求,受“老八”总部委派专程来鄂城接人的。胡玉华在鄂城办事处,详细了解过这批青年学生的情况。这是一批来自北平、天津,还有沪海,三个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一共98人都是进步青年,有着满腔的抗倭热情,却几乎没有一个有什么实际的斗争经验和阅历,而且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些背景来历,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多数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侗启悟介绍完这批人的情况后,曾经语重心长对胡玉华说了一番话。“小胡,你是老红军、老革命了。党把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你,这批青年学生将会成为我党重要的后备干部,上好启蒙课的担子就交给你了。这一路上山高路远,困难重重,甚至还有可能与敌人遭遇,你不仅要沿途照顾好这些年轻娃娃,还要给他们初步的革命教育,特别要保护好他们的这股抗倭热情。”
这番话让胡玉华感到就肩头前所未有的沉重。她今年不过23岁,却已经是一个有着8年军龄的老红军战士了。15岁她就参加了红军,是中央苏区少年共产国际旅的成员。她的妈妈和爸爸都是“四一二政变”中被屠杀的共产党。是组织千方百计在沪海街头的流浪儿中,找到了沦为小乞丐的胡玉华,又把她接到了中央苏区。长征的时候,她已经是个20岁的优秀指导员。胡玉华参加过很多战斗,也接受过很多艰巨的任务,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这副担子重得压迫着自己喘不过气来。将近一百人的队伍,对这个年轻的女政委不是什么压力,她的总部干部团有三四千号人。让她感到压力的是这一百来号人,都是来自平津沪的知识分子。胡玉华只有初中的文化程度,还是到苏区以后读的红军自己的学校。她曾经仔仔细细看到所有人的材料,除了这个叫莲心的女孩子之外,各个都是平津沪的名牌大学生,而且几乎清一色是有钱人出身,有近一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子弟,这不能不让胡玉华心中产生一丝带有自卑感的压力,也有一丝发自内心的反感。
胡玉华的父亲是沪海一爿纱厂的工人领袖,母亲就曾经在这个纱厂老板的家里做过奶妈。胡玉华很小的时候去过那个资本家的小楼里玩,被他们家发现后赶出来。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家少爷鄙视的目光,还有那句刻骨铭心的话,“你这个穷瘪三,像个叫花子,别弄脏了我家的地板。”
沪海工人武装起义以后,那个资本家带着一家人逃去了香港。胡玉华的爸爸和妈妈都参加了革命。庆祝沪海工人武装起义成功的时候,小玉华也拿着小红旗和一群穷工人的孩子,一起跑到大街上游行,扬眉吐气地和一群小伙伴再一次跑进人去楼空的小楼里。性格倔强的小玉华很想一把火,烧了这座给她带来耻辱的小楼,被及时赶来的文阿姨及时阻止了。文阿姨是爸爸的战友,也是纱厂的工人。后来就是她千方百计,在沪海的大街小巷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小玉华,也是她亲自把小玉华送到了苏区。文阿姨是她的革命引路人,却很不幸牺牲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残酷战斗中。自己亲人接二连三倒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和枪口之下,也使得胡玉华的心里充满了对剥削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当时,文阿姨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小玉华说过一番话,到现在胡玉华都还记得。“玉华,你要记住,你是个工人阶级的孩子。工人阶级的心胸是最宽广的,可以容纳天下。你去外滩看过黄浦江出海口吗?是不是很宽?可外面的大海更加宽阔。咱们工人阶级的心胸就是大海。”
青红两党再一次联合,红军也被改编成“老八”,一开始胡玉华是想不通的,经过组织上的再三教育,她才明白了联合抗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文阿姨的那段话有了新的认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胸怀。今天当胡玉华,面对这样一批有钱人家出身的少爷、小姐时,不由地想起许多往事。不过还是很快就摆脱了自己心中那些羁绊,组织委托的责任感,让这位年轻的女政委不得不担起这副沉甸甸的重担。胡玉华对莲心极有好感,也许就因为莲心在这支队伍里的特殊性吧?莲心的父亲是个裁缝,继父虽然是米行老板,不过很快就因为失火而破产了。算起来莲心家的成分,应该是城镇手工业者,虽然不是产业工人,起码属于劳动人民的行列。胡玉华还了解到莲心做过童工,曾经参加过大罢工,担任过工人代表。在胡玉华看来,莲心是这支队伍中政治条件最好的骨干,就是年纪小了些才17岁,还有就是已经和言龙生有了婚约,胡玉华觉得这会影响莲心日后的进步。不过这个言龙生的材料也不错,在离开鄂城时,董老把言龙生老师写的推荐信给了胡玉华。信上详细介绍了言龙生的进步表现,特别提到在“一二八”沪海抗战期间,曾经主动在自己的家乡青莲镇,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抗倭罢工运动,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很好的才干。胡玉华唯一感觉不踏实的就是言龙生的爷爷,居然是什么青莲镇的“十八太公”?应该算是个大财主兼资本家。胡玉华觉得这样的青年,需要多一些锻炼和组织考验,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坚强的革命者。
另外一个让胡玉华比较欣赏的就是唐乔治。唐乔治是个爱国华侨的儿子,而且是抗战爆发后才从南洋回来,临时在北大的法律系借读。唐乔治的父亲,曾经千方百计为红军筹钱筹药和我党有很深的关系。唐乔治在南洋就接触了当地的地下党组织,思想很进步,回国不久已经被北大地下党吸收为秘密党员。他是这批北平大学生领队,也是这支队伍里唯一的学生党员。所以胡玉华接手这支队伍后,任命唐乔治担任了大队长。她把队伍分成了三个中队,本来打算打散地域组建中队,后来考虑到为了尽快增加队伍的凝聚力,还是暂时分成了北平中队、天津中队和沪海中队。沪海中队的队长就是莲心,言龙生反而成了副队长。言龙生自己一点不在乎,反而是莲心有点不好意思。曾经私下问过言龙生这是为什么?言龙生笑着告诉她,是因为她的阶级出身好。莲心不太明白什么是阶级出身?言龙生告诉她,慢慢她就会明白的。
这支队伍要从鄂城去延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光是实际直线距离就超过了一千公里,又是战争时期,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战场,甚至沦陷了,不得不经常改变方向绕过去,实际需要走的路程,只怕翻一倍也不够。真是山高水远一路风尘,还有几次险些与敌人遭遇,在路上风餐露宿走了几个月,终于在1938年的4月底到了陕西的省会西京。抗倭的形势使得西京这个古老的城市,又一次重新回到了全国的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