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0后童年对大家庭的感受
自己是一位80后,和大部分这个年代的人一样,出生于内陆的一个农村,因为考上大学的机缘,带着从小对大海的向往,从农村走向了一个沿海城市,并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
虽然是独生子,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但是父母辈都有多个兄妹,这样,我就有3个姑姑、3个舅舅、3个姨,当然包括很多的表兄弟、表姐妹。
在小时候自己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过年走亲戚,因为可以吃到很多的糖果和点心,现在来看,相对于那个贫瘠年代的物质诱惑,真正印在脑海里的反而是那时充满温暖,温情的气氛。
一个大家庭,几辈人的亲情凝聚在一起,每个人畅谈着一年的种种生活,农活和工作,人情往来等等。
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开心和伤心,都能被这一个大家庭给包容和接纳,都能够被大家庭里的人给共情和理解了。
好像大家都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排忧解难,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最后,大家都能以满怀欢喜的方式来结束这样的节日活动,带着一份释然来奔赴来年的生活。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家庭的心灵疗愈功能
可能是从事心理工作的原因,想对这样的凝聚方式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年的这种走亲访友,几辈人,大家围绕在一起,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大的家庭团体。
在这个团体中,大家是包容的,接纳的,温暖的,关爱的,几辈人共同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场,而这个场能给足了场里每一个人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不会害怕因为犯错受到嘲讽和指责,不会有人评论自己的外貌等等。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大家都是爱自己的,在这里,我可以让自己真正的放松下来,不用再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刻意去隐瞒什么。
在这个团体里,每个人都放下了心理的防御和戒备,因此,每个人的心灵也都得到了滋养和疗愈。整体来看,大家的这种支持系统非常完备而有力量。
这不就是现代团体心理治疗的原理吗?在一个温暖抱持的、接纳不批判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真正的放下生活中的那些担忧和不堪,在这一团体的场能中享受放松和疗愈的感觉,来安抚曾经受伤的心灵。
而且这样的团体是很有规律的,很稳定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稳定,长年累月下,大家都形成了默契,内心都认可。
与现如今流行的团体心理疗愈非常吻合(稳定安全的时间和空间设置、大家都一致遵守这一设置)。
下面列举的是自己家乡的情况(全国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但遵循了一个规律,都是由内及外的过程,七大姑八大姨的慢慢有序展开。
大年三十除夕,以祖父母为首的家庭团聚。
大年初一中午,以祖父母为首的家庭团聚。
大年初一晚上,平辈的家庭团聚。
大年初二中午,以外公/婆为首的家庭团聚。
大年初三中午,本族内新结婚的亲戚,大家一起去探望。
大年初四、初五,在家。
大年初六~正月十五,开始七大姑八大姨的慢慢展开。
正月十五晚上,本家庭团聚。
中国地大物博,相信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不同风俗习惯,但基本上都是过了十五才是过年。
这样子看,整整有半月的时间,几乎家家都在团聚,我们一年的心路历程有多次机会来被共情、理解、接纳、支持到,正是这样的形式,这样的频率,得以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可以栖息和疗愈的机会。
三、现代社会大家庭现实层面的改变
以上大概是80年代到千禧年近20年的一种过年的场景。时代在发展和变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现在的大家庭情况是怎样的?
首先,时代的大背景是改革开放40年,城镇化进程加快,计划生育政策。
改革开放的结果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人由农民转变成为各行各业的人员,有商人,有工人等等。
城镇化的加速,推动了农民及其后代大量的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了城市,结果就是,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来看,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
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80后90后00后这三代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
其次,那我们看看大环境下,我们对比过往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1,人口不再聚集在农村,分散在各个城市不同角落。
2,谋生的方式已经脱离了土地的限制,生活不再以村庄为根据地。
3,809000这三代人的后代没有了姑姑、舅舅、姨妈。
这三个基本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大家庭概念的形成和其功能。再让我们看看现在的过年场景。
现实情况,农村老家从“永久牌”变成了“飞鸽牌”,人们只有大年三十晚上回来聚一次餐。
因为工作的关系,企业和工厂基本上都是初七八就开工了,有的电子厂过年也不放假,很多人过年也就不回老家了,亲戚就聚不齐了。
另外,这三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后代几乎没有了姑姑,舅舅,姨妈,没有现实亲属的联结。
上一辈的亲属逐渐去世,大家庭逐渐地变成了一个个单一的三口之家。
所以,即使我们现在过年回家进行团聚,时间上很仓促,不稳定了,空间上,也不稳定了,这些上一辈的约定俗成基本烟消云散了。
也就是说,现代的家庭已基本上失去了过往大家族的生活现实。同时也就失去了大家庭的团体聚会,
即使有少量的家庭聚会,我们基本上个个都看着手机,也懒得和家人谈心了,就是吃个饭走个过场得了。
总之,相较于40年前的社会,我们现在的家庭独立性更强了,但是承担风险的压力其实是更大了,因为过往社会中亲朋的社会支持系统弱化了很多。很多事情都需要由某个独立的家庭来承担了。
但我们的心灵总需要一个得到安抚和宽慰的时间和空间,过往大家庭聚会起到了团体心理疗愈的功能,给到了自己很强的支持,现实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需要重新来找到一种支持系统,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场合,又有什么人可以值得自己的信赖和托付呢?
基于这一背景,也可能是当代心理学逐渐兴盛的原因。
心理咨询中的团体心理疗愈越来越多的承担起这样的功能,大家也逐渐以这样的方式来去疗愈自己或者以单独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探讨和宽慰自己的心灵。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心理相关的书籍来探索自己的内在和心灵的成长。
四、未来的不确定
那未来呢,好在2015年后,国家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二胎甚至三胎。
自己家的老二就是第一批放开的二胎,自己心理上是宽慰的,最起码孩子除了父母,还有近亲,在社会上又多了一道支持系统,在未来的人生中会有些依靠。
即使是现在国家政策鼓励生育,但是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经历了城镇化的农村人深深的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不单单是多加点班就能解决的了。
养育孩子需要时间精力、财力物力、人力多方面的支持,当广大群众每天背着房贷,车贷的情况下,怎样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意愿去放开生育呢?
况且现在养育孩子,已经不像80后那个年代能够放养长大了,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未来有好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经历,有两个孩子已经挑战很大了。
那90后00后甚至是自己的后代又是怎样考虑的,很大程度上都是不确定的。
虽说,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点,每个年代的人都会寻找的一种可以疗愈自己内心的方式,来面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
也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才让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人们活出了不同时代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