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个岛国,1965年独立之后,淡水无法自给的新加坡不得不向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却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条则由新加坡流向马来西亚。
原来,新加坡向马来西亚买水的同时,还花钱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淡水净化技术,建起一座规模很大的自来水厂。从马来西亚流过来的水经过处理后,除自用外,其余的再回流到马来西亚;不过,回去的水可不是白给的,身价已是原来的两倍。
新加坡的飞速崛起,举世为之惊叹;探索新加坡的振兴之道,我们能够找出众多的有利因素:高瞻远瞩的决策层、高效清廉的公务员、勤勉奋进的普通人……是的,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新加坡的腾飞。但是,透过新马两国之间的双向输水管,我似乎看到了贯注新加坡的指导思想——无论从外界引进什么,都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输送出去。我想,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新加坡国力的不断增长,也促进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吸纳的同时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原则不只体现在新加坡的腾飞中,同样也体现在自然界的许多物品中。命运给予贝壳的是一粒恼人的沙子,而贝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命运给予一抔粘土的是一窑烈火,而粘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尊精美的瓷器;命运给予一块巨石的是千雕万刻,而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这些原本普通的物品,在承受磨难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最终赢得了人们的欣赏与珍爱。
物品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之所以敬仰那些伟大的人物,不也是因为他们所创造出的伟大价值吗?他们无论自身经历了多少痛楚,回报世界的却都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司马迁曾忍宫刑之耻,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曹雪芹曾遭抄家之灾,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贝多芬曾受耳聋之痛,却留给时代一曲《命运交响曲》……
人与外界的关系始终是双向的,“输入”的同时也在“输出”。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无法把握自己的际遇,却可以把握自己的态度。无论经历过多少挫折与磨难,我们都应当努力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来回馈这个社会;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最终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