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二十八分,一病人皮试阳性,正在我和他解释时,120电话响起,一病人晕倒,轮到我出诊了。一线班出诊了,我这个上行政班的就变成二线了。
救护车奔向目的地,我坐在救护车车厢里,医生坐在副驾驶里。
跑了一段时间,救护车又掉头返回,坐在后面的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遂打电话给医生,医生说刚刚联系病人,被告知跑错了,正掉转车头往回跑。
救护车掉头返回,果然不远处有一男子招手,沿着男子的指引,救护车开进弯弯拐拐的山路,爬上一段高坡,停在了一户农户屋前。
我拎着急救箱跑了一段路,这才知晓,原来病人在坡地里,家属指望着等救护车来了,用担架抬出来。医生返了回来,他大致了解了情况,发现病人已苏醒,因为坡地距救护车停靠位置大约有几分钟路程,预备指挥一边家属背病人,一边家属抬担架,两头对接,尽快将病人转运到担架上。
我返回到车厢里,准备监护,给氧,挂上林格氏液。
果然,一会病人就上了车,我上监护,给氧,打留置针。医生在一旁询问病情,埋头写文书。
我做完这些事,监护显示心率86次/分,SP0297%,可病人衣裳太厚,袖带不便测血压,于是我拿出血压计测血压,写完文书的医生摸了摸脉搏,说还好,跑到前面副驾驶坐下,让车开了。
车厢空间太小,加上病人家属,的确坐不下三个人。
十来分钟后,病人进入了重症医学科,我协助护士们将病人平卧,测了血压:110/83,这才放下心,遂填好转运记录,双方签字,离开了。
事实证明我的谨慎是对的。
过了几日,在丁香园急救论坛上看到一则真实故事,内容大体是作者与在县医院做院前急救的同学小聚,言谈中才知道同学惹上了官司。
官司涉及到一起出诊,病人家属告作者同学救护车上医生不做处理,急诊外科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去做检查。
现场病人主诉是腰痛,医生拖回病人交接给了外科,结果病人在等待做CT过程中死亡。
打了几轮官司,到最后家属还是没有同意尸解,医院赔了20万家属就撤诉了。院内专家讨论,说病人有可能是主动脉夹层,也有可能是腹主动脉瘤破裂。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增长是主动脉夹层重要的易患因素,约3/4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95%的患者发病时血压显著升高,因此询问病史和准确测量血压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基本的条件。
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非常高,如不做处理,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50%。死亡原因可以是主动脉直接破裂,也可以是心脏填塞、心肌梗死、大面积脑梗等大动脉分支缺血导致,这些情况院前几乎无法处理。很多时候病人因病死亡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医生诊断不清楚,处置不当,甚至是根本没有预料到病人的危重,就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就如主动脉夹层,我们或许不能逆转病人的死亡,但是告知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就是最重要的。
而不仅仅是主动脉夹层,其他疾病的处理,也可能同样有血压的变化,所以血压的监测,这看似最简单的操作,应始终贯彻急救始终。
切莫凭主观意识判定病人病情,更不要在出诊单血压栏留下空白,所以在院前,如果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来不及补记,返院后一定要补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