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这本《刻意练习》开始……
前言
无论是学习小的生活技能,如打球、开车、弹琴、烧菜,
还是提升关键的学习能力,如写作、销售、编程、设计,
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但是,我们对练习有很多误解——
练习就是不断重复吗?
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进步。
“正确的练习”需要好的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我们已经成年了,练习什么都已经晚了?
NO NO NO
无论你是小孩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是否有“天赋”,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如果你不满足自己的能力只是“足够好”,
而是追求“非常好”。
那么,从现在开始放弃一切错误方法,开始“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本质
有一天《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都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然而,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从小到大,我们走路时间超过一万小时的,你是否成为了一名健走大师?我们睡觉的时间是超过一万小时的,你是否成为了一名睡眠大师,能在5秒钟内睡着?练习时,我们是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和技巧性的练习,而不是傻呼呼的把一个已经掌握的技能练到吐。
刻意练习的本质其实是,选择难度适中,并能收到反馈的练习,有足够多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不断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不断进步,这才是刻意练习的本质。比如:你练习定点投篮,你要选择一个你有50%把握能投进球的点开始练习,不断练习,调整自己的出手力度,手势,跳起的高度等等,当命中率达到90%以上时,你再向后挪一步,继续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把每个点都练好。
天才存在吗?
为什么有些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擅长,擅长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天才是存在的,并且普遍存在,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因为,“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我们大脑天生就带有一些极其固定的回路,而这些回路决定了我们的能力,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激活大脑回路的最有效方法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即“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
为什么要吃饭?因为我饿了,我要填饱肚子;
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烧菜?因为我对食物有要求,对生活品质有要求;
为什么练习写作?因为我要训练我这方面的能力,我想把一些东西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清楚,而不是当面讲述;
为什么写读书笔记?因为我想练习总结归纳的能力,并且记录下我都做了什么,看了什么书。
……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你做这件事的目的,那我劝你先想好了再来做,因为没有目的的练习是不可能把练好任何技能的;
很多人都在学英语,但是学了3-4年了,还是没什么进度;有个朋友学了5年了,到现在上dribbble还是要开着谷歌翻译,一边看,我问他,你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他觉得英语这项技能以后会越来越重要,我先学着,以后一定能用上。听起来好像是有目的的学习,但是他真的有目的吗?
朋友老王也是学英语,老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能看懂经济领域的原版书就行,什么口语啊,听力啊全都用不上,中国的哑巴英语完全适合老王啊;老王的方法很简单,直接买来一本原版书,旁边放着一部英汉词典,开始读,第一本书看了2个多月才看完,第二部分看了三个多月,遇到不懂的就差单词什么意思,一句话所有的单词都认识了,就连到一次,猜整句话的意思;一段话所有的句子都猜完了,就联系上下文,穿起来整段话的意思,就这样到现在看了5-6本书了。到现在,上一些外文网站,看一些文章基本很少翻英汉词典了。
简单说,有目的的练习包含这么几个特点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定义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效的引导你练习。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错在哪了?正确的是什么样的?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就是那些你熟练到可以下意识自动完成的事情。
大脑的适应能力
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一样响应体育锻炼那样,越练越大。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科学界一般认为,一个成年人,他的大脑“布线”应该是相当固定的。你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大脑的某些部位会有一定的调整,科学家认为,这些调整不过是强化了一些神经连接,弱化了另一些神经连接,整个结构和神经网络还是固定的。
比如,当你足够多的练习写作这件事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改变一些擅长或对写作有帮助的神经元,比如逻辑思考,专注力等,以半帮助你完成这项任务。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人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例如,如果进行锻炼,人们的心率就会加快;如果暴饮暴食,体重就会增加;如果进行节食,体重就会下降;但是这么变化通常是暂时,如果你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身体会自动调节回原来的样子。如果你能持续下去,身体适合了当前的身体情况,大脑就会告诉身体,现在的样子就是稳定的状态。
走出身体的舒适区,就是不断打破这种稳定性,不断的告诉身体,现在的状态才是稳定的,然后再不断的打破这种稳定,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自己推出舒适区,进入一个高于舒适区20%~35%区域即可,我们管这个区域叫学习区,这个难度范围刚好是你努努力就能达到的一个区域;你要使身体的补偿变化不停的发生。但如果一下子用力过猛,比如你之前从来不跑步的,突然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一天要破10公里,也许你第一天跑下来还行,第二天就发现自己起不来了,大腿酸痛的不行,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你可知道,你休息的这段时间,大脑会告诉身体,现在的状态才是稳定状态,结果会怎样呢?你会发现你又胖了三斤……
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学习区”里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最后,三个重要的细节:
1、年龄的影响,年轻人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2、通过超长时间的训练发展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
3、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保持训练,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