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了,打开手机微信,各种花式炫娃期末成绩和奖状开始刷屏——“学霸”露脸的机会了,“学渣”除了被混合双打,一顿爆揍,恐怕就是怯生生地度过本该欢天喜地的春节!
而中年老母亲看着期末考试成绩,回顾辅导作业峥嵘岁月,前路漫漫一声哀嚎,无限感慨——没错,“学渣”是来报恩的,既然是老报恩的,老母亲怎么能放弃,下学期哪怕装上心脏支架也要继续战斗辅导作业第一线。敲下这几句话时,瞬间想起来前一段时间陪女儿写作业的情景。
那天夜里,时针已经指向23:00,发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儿还在书房里继续写作业,我心里一阵不快: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早就入梦乡了?为什么我家女儿每天的作业都耗到晚上十一点?于是狠心告诉她:“妈妈要睡觉了,没有完成的作业自己解决,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睡觉!”小女儿一听我甩给她这句充满抱怨和不耐烦的话,她似乎很难受,有点气呼呼,但仍眼巴巴的看着我说:“妈妈,我还有两道数学题真的不会?”一贯的看法,我会认为她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不读题,也不去思考。我使劲屏住气,我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怒气,一声怒吼会把小女儿给炸飞,“你再去读一读题目,把数据写在演草纸上,看看到底会不会?”
她转身到自己的房间,不到两分钟,又跑到我房间。带着哭腔说“我已经解决了一道,但是还有一道题我真的不会,怎么办?”看着沮丧而又哈欠连天的女儿,我只好说,明早再一起解决那道题吧,现在先睡觉。
但是,我终于还是没有忘记又唠叨了一遍“爱”的提醒和问答:
“每天夜里作业都墨迹到11点,好不好?”
“不好,妈妈,你别说了!”
“以后你能不能多操点心,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
“妈妈,我知道,你别说了”
“睡得太晚,有黑眼圈,影响小孩长身体,你知道不知道?”
“我知道,你能不能别再说了。”
小女儿在我的连续发问下终于崩溃,她一头转进被窝,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的心也被刺了一下,在女儿的哭泣声中意识到自己轻描淡写的几句提醒,对此刻的女儿来说句句都是刀子。
是的,这个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可能不是炮弹,而是脱口而出的指责。回想,我那每一句所谓“爱”的提醒都是对她的打击和摧毁。
就在那一刻,忽然觉得这个被作业折磨的经常带着眼泪、含着委屈睡去的孩子真的好可怜!这样一想,我感觉到自己的残忍,于是抱住了小女儿,眼角也有点湿润。
女儿很快入睡,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过去两年的情景一一浮现。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和疏忽,小女儿的学前教育几乎为零。一年级的时候,她的学习已经有点吃力。为了完成每天的作业,全家陷入癫狂焦虑状态;吵她写的太慢,每天作业拖到十点多,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及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后来我和老公“开战”,觉得都是对方的错。
我无法接受女儿“这不会,那不会”的状态,当我给女儿讲题问她是否听明白了,她却扑闪着大眼睛摇头说,我真的不会!我只能拼命遏制自己不要说出来那句妈妈圈里的名言:你咋那么笨!虽然我没有说出来,但小孩子是敏感的观察家。她会问充满无辜和怀疑的问我:“妈妈,我是不是很笨呀?”到后来,遇到不会的题,面对我的吼叫,她更干脆丢给我一句话:“我就是不会呀,因为我笨!”可以想象那一刻,我的眼神已经不是喷火,而是绝望。
鸡飞狗跳,妈吼娃哭的剧情几乎每夜上演。
为了改善小女儿的学习窘状,我除了反思自己急躁和怒吼的无效性,也积极和小女儿一起商议并制定写作业时间。放学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可以看电视,可以到小区跟小朋友一起玩;周末开始和她一起阅读,慢慢的,小女儿在改变,喜欢上阅读并做了大量阅读的女儿,解决了一年级识字量不足的问题;作业也终于在晚上8点左右完成了。我似乎感受到了“成功”,享受到了“喜悦”,看到了小女儿的希望。甚至喜滋滋的发个朋友圈说,二年级的女儿终于能够正常时间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终于维持到96分左右了!
然而三年级以增加英语科目,语文增加阅读题,数学的深入学习,作业量不是一般的多,女儿似乎又招架不住了,作业从一开学每天夜里战斗到9点,再到最近每夜10点。一年级的恶性循环再一次上演,我的天啦,中年老母亲辅导作业真的快要心肌梗塞了。
焦灼中,我也逐渐认识到世间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同我们伸出来的五个手指,长短不一,可能她的听课状态达不到高效,写作业需要回想,需要琢磨,需要有疑而问;也许她的整个节奏就慢一拍,就像慢行的蜗牛,火急火燎一定对她无效,任凭娘吼爹怒,速度就是老样;如此一分析,慢慢接纳了自家孩子的个性,心态慢慢平和一些,是啊,既然再急也没用,最妙的还是耐着性子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走,至少在家里她心里是安全!毕竟这个孩子还有很多的优点,家长不能瞎眼啊,她勤劳,会洗衣服,愿意学习做饭,喜欢画画,喜欢阅读,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妈妈,总不能因为女儿学习上不是精英,就否定她的一生吧!
我也渴望,平时的作业量适当,老师们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看到非学霸的闪光点,因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人。
想起前一段时间教育部发文:严禁小作业负担过重,是的,作为一名陪写作业的妈妈,打心眼希望作业布置趋向科学合理,作业量少一些,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多一些,让孩子每天有一点时间仰望星空,认识星座;去阅读,到文字里去旅行;去动手实践,感受创造的魅力;去游戏,在游戏里感受合作的力量。。。。。。而不是让焦虑写在老师家长和孩子的眼睛里。
牵着蜗牛慢慢行。步调稍微慢一点,因为教育就像种庄稼,需要老师和家长协力细心浇灌,需要耐心等待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