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已经结束,而我们却关注到了剧中实实在在的生活和问题。打个比方,当你在办公室焦头烂额地处理工作,你女儿的老师却打电话告诉你,孩子考试不及格。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就永远感受不到其中的苦楚。
钱只是爱情的附属品,却是婚姻的必需品。
爱情的意义是两个人在一起,甜蜜即可,这事跟钱关系不大。但婚姻就不一样了,婚姻的形式是家庭。结婚得有房,这几乎是传统中国人一致的观念。于是有了房,要有娃;有了娃,要上学;上了学,要辅导;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所以呀,这些事那些是不用花钱的呢?
《小别离》中大致勾画了三个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的生活现状,交集是三个家庭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读初中,而面临的问题都是钱、钱、钱。
第一个家庭
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是社区医生,女儿乖顺可爱成绩优秀。这是最常见的普通大众家庭,虽然不用为生活开支担忧,但女儿留学所需的20万费用,还是惊吓到了孩子妈妈。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20万也许真是一个天文数字。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妈妈本想用自己的奋斗史来教育和鼓励女儿,当然,绝大多数中国家长都用了这个方法,一方面案例获取便捷,一方面潜意识中彰显自己的威严。在如此严肃的问题上,妈妈对女儿说:“在学习上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即话锋一转,转到了“钱”上,对女儿未来的期望就是挣钱,比如进华尔街、搞金融、挣大钱。且不说是不是进华尔街工作就一定能挣到钱,单说父母的教育孩子的目的,终究是钱,这是他们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小编顺便说一句:谁告诉你华尔街就能挣大钱?你没见这两年,多少从华尔街归国的华人,都是在那挣名,回来才挣钱。镀上了金,学到了挣钱的本领才是意义。
第二个家庭
爸爸是眼科医生,妈妈是企业高管,女儿成绩一般兴趣广泛。这是相对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剧中可以看出,这是个相对富裕的家庭,有房有车,装修精美,价格不菲。
如是这样的家庭的痛楚在哪呢?依旧是钱。比如因为家庭教师的费用很贵,所以妈妈希望女儿在家教这件事上一定要认真和努力;比如父母当准备让女儿出国,需要100万的银行资本做背书,但原本80万的存款因家中老人一场病仅剩30万时,夫妻面面相觑,是尴尬、无奈,还是灰心、难过,其实很多家庭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且常常遇到。
所以啊,有房有车有保险有积蓄,积蓄还能继续做理财,让钱生钱,持续进账,才不会一秒回到解放前。
第三个家庭
爸爸是大老板,妈妈是年轻、已孕的后妈,儿子成绩很差且性格叛逆。这样的家庭构造在如今已不少见,家庭间关系的错综复杂和天然不可调和性确实是痛点。而剧中的演绎除了这些,还是落到了钱上。担心什么呢?钱是肯定不缺的,但如何传承这些钱,却成了问题。
子承父业是必然之路,不过钱再多也不可挥霍,坐吃山空最终也会大厦倾颓。还是守住钱,让钱保值升值才有出路。
这部剧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热议和讨论。一方面是孩子教育、一方面是中产焦虑,归根结底总是和钱离不开。爱情是单一的,婚姻才谈钱。这不是因为婚姻俗气,而是要维系一段关系正常演绎下去,钱似乎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其实电视剧中的问题哪只存在于70后一代,不敢结婚的80后,和彻底放下的90后,以及将来会长大的00后,金钱的问题,世世代代都困扰着生存于世的个体。
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不断用别人的参照修正自己的方法。人们对于金钱的认同与认知,从古至今,似乎并未发生太多变化。概念不会变,方法却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的,而安心稳妥的理财方式始终受人青睐。一起好不止于谈钱,我们也谈情。四年多的陪伴,安全和专业会一直持续下去。财富获得、财富保值、财富升值、财富传承,这不只属于一起好,也适用于所有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