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就记得《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海报。在众多经过PS的电影海报中,它不温不燥,用钢笔一笔一划在铁画银钩中勾勒出凤凰的绚丽和百鸟的空灵,让人惊艳。画若其声,仿佛真的在一老一少与穿过牡丹的凤凰中听见了唢呐的鸣奏。后来辗转多处,终于联系到画者。
有些人冥冥中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无法解释,就是知道,活着,像是准备完成一份与生俱来的使命,就像杨舒展,一个90后男生。
他,九零年出生在古都开封。自幼开始,喜欢画画。上学时,别的男孩沉迷运动游戏,他最爱做的是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2005年的夏天,张志勇成为了杨舒展的绘画启蒙老师。无师自通的他,有了老师的指导,如虎添翼,在系统的学习中,锤炼着绘画的方式与技巧,日臻佳境。
几年后他与自己梦想的中央美术学院学油画系失之交臂,分到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但他最后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2012年的一天,舒展决定:不去上课,专心画画。
于是,他在一个小村子里租了房,每天一边听着海声,一边画画。困了就睡,醒了就画,足不出户,每天几乎画上10多个小时。油画、国画、水彩、丙烯、钢笔画,杨舒展都尝了个遍。2013年,他决定主攻钢笔画。
这两年,他也想明白了:“绘画本身没有什么规则,它随心所欲不受束缚。不要去纠结技法,一旦有了规范就会失去绘画本身的灵性和乐趣。”
2014年,杨舒展一个人去了北京,继续画画。北京的生活压力迫使他一边画画一边还要工作谋生。为了能拨出更多的时间来画画,他最后决定放弃工作,搬到房租便宜的郊区居住。
痴迷画画,他可以连续几天不出门。大量的翻阅其他人的作品,也不断的磨练自己的绘画技巧。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辛苦的过程,他几乎每天作画十个小时以上。“人生有很多可能,努力才是出路。”杨舒展说。他的画除了仔细的观察更多的是耐心与用心。他画的斑马神形俱备;他画的植物,脉络俱现;他画的羊,眼神似水一般温和。他抓住的不仅是实物的表象,更多的是展示了结构的变化,层次的丰富,让任何一种感觉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多年的努力终有回报。杨舒展现在小有名气,连北京地铁站里都是他的画作,但他一直保持着“没钱了才接活”的习惯。他的画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画而画。这样宁静的欢喜源于内心的平静。走在心上的光阴永远是妥帖温良的,洒脱的执着是他专注的梦想,爱一事,做一事,精一事。想一事,专一事,成一事。十二年的坚持是他安静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