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了两个名字给这个系列,第一个,《翻译炼成记》,细一思量,我只是刚上道,还有好多山头要拜,在众前辈面前如履薄冰,要奉上毕生的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又想到了第二个,《在翻译的路上》,但是看标题又不如前者直指核心:讲什么,怎么做。
我又问了一个中学时就发文章的朋友,他说,《翻译炼成记》让人觉得挺苦的,《在翻译的路上》会让人觉得快乐,鉴于成为翻译的过程的确挺苦的,那么后续在讲述怎样成为翻译的时候,我会用《翻译炼成记》。
下面是几年前写的文章,内容保持原样,如实呈现那时稚嫩的大玉。现在看到某些片段时,鸡皮疙瘩落一地。我~的~天~哪~
故事得从大约2006年说起,那时,我是一名奋发努力的高三生。天不时,马上就要高考了;地不利,我不幸出生在考试人口和考试人才众多的山东;人不和,我不想像其他同学那样玩命儿学习,当然我并没有不努力,我作息和他们同步,早自习和晚自习照上,只是中间很多节课,我都要补觉,每天晚上六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当时还是睡仙的我来说,简直太太太少。
但是高考,对我个人来说,太重要。好的学校,我指望不上,差的学校,我不会去上。保持战斗力的基础上,为未来选专业、学校动脑。我不想继续念跟数学、理化生相关的学科,虽然我数学并不差。总结之后:我英语不错,语文也在看了两遍《红楼梦》之后突飞猛进,直到作文频频在年级亮相,觉得,选个外语专业不错。英语水平既已如此,自学便可,那就选小语种吧。正巧又看到当时的一本杂志《求学》,里面有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北外毕业的德语翻译的故事,于是我就对德语动心了。
四年的德语学习,此处省略一万字。虽然我知道好多人期待我写学习经验,但是我不是那种勤学向上的典型,我总是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力求花最少的力气达到最好的效果,还好,我懂得语言学习无捷径的真理,也没太荒废努力的时机。努力总归没错的。努力了,才有搞事情的可能性,不努力,呵呵呵。
终于熬到毕业了,我日思夜盼的工作时间到来了。
闲言碎语不再表,也终于到大家期盼的“我的翻译经历”了。
大四下学期,我开始没日没夜地在网上看招聘启事、发简历。我爱文字,用一篇文章《品味青岛》赢得了三个工作机会。开启我职业生涯的文章,有必要在此专门贴出来感谢一下。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最能描述青岛特色的八个字,而八大关是最能体现这四个词的青岛景点。
在立体的时空里,当地理平面上的这一点与时间Z轴相交在“秋天”时,绿树便衍化出了红的,黄的枝桠,和着一些依然保持本色的纯绿色的松柏,配上亘古不变的大红的房瓦,碧澈的大海,湛蓝的天空,八大关的秋姿秋韵秋香秋色也袅袅的摇曳起来了。
“八大关”的由来是因这片景区在初建时路名是以长城的八个关隘命名,如居庸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等,后来又增加到了十条。这些路纵横交错,各具特色:每条路上都栽种有区别于其他“七大关”的树木。居庸关路上的银杏树在这仲秋已过深秋将至时节正挂满了一把把小金扇,山海关的法国梧桐也时不时飘下搭乘海风的叶子,这两条路给我的印象最深,只记住了他们名字相对应的树木。其他路上,有碧桃,有紫薇,有海棠,有枫树,有雪松等。
四季轮回,花树相间,于是就有了些“看花辨时,闻香识路”的味道;阡陌交通,曲径通幽,丛林掩映,自成一体,形成了数十处风格迥异大小不同的的公共园林,有的还带有青石桌凳。那天第N遍漫步八大关,累了坐在青石凳上野餐,看着不远处一位中年人画水粉画,自是一番享受涌上心头。后来交谈中获悉,他是我们学校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他夸我会享受生活,我赞他懂体验人生。然后我继续我的“逛”,他继续他的“画”。
慢慢踱着,细细看着,路上树下花间数对准夫妻摆着姿势,等待摄影师的喀嚓声记录他们的幸福表情;草丛上姑娘小伙们席地而坐,或围着一堆食物野餐,或手持一把扑克打牌;在他们快乐的“喧嚣声”的边缘静静坐着一位姑娘,海风吹起她的长发,她用左手捋了捋,别在耳后,目光仍投映在右手里的书上;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太太在红砖铺就的花园小道上走着,或许她们是婆媳关系吧,或许她们正准备赶回家一起做晚饭吧,或许......看着猜着想着,我的心境也被涤清了不少。八大关就是这样,以山海情怀吸引新人情侣在此拍照摄像,山盟海誓;以田园秀景吸引市民学生在这里野餐郊游,以宁静安谧吸引如我如我校美术教师这样的人来此品享生活。
每次来八大关,我都会去看一眼花石楼。八大关雅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但我俗,称她为“万国建筑群”。这里集合了体现英、德、俄等20多个国家风格的建筑,也是20世纪中外关系史的微观写照,其中地标性建筑就是花石楼,又称“滑石楼”,建筑材料主要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内部装饰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蒋介石,宋美龄等曾在此下榻,解放后曾作为宾馆接待中外贵宾,现在对游客开放。其他代表性的建筑还有积善堂别墅,嘉峪关6号的红色小别墅。
前段时间看马未都先生的博客,他老人家与27岁时不同,这次再游八大关是坐在车里转来转去,但过去记忆中的古旧异国风情的建筑们都莫明其妙地刷上一层涂料,象一个满脸沧桑的农村老妇化了妆,浓装艳抹,既不得体又不得当;难看说不上,好看更说不上,十分怪异。
他说,花石楼室中的布置俗不可耐到了极致,蒋介石如看见一定勃然大怒。一张恶心床非说蒋介石睡过,成心气宋美龄;盘旋拾级而上,顶部房间变成地摊商品部,拥挤不堪。呜呼哀哉,我真后悔误入此楼,保留着27岁时的记忆多好。
我觉得他老人家有点偏激,八大关确实存在一些不够“修旧如旧”的地方,一些太过商业化的景点,但整体上还是保留了古典特色并融入现代元素。
青岛另外一处可以与花石楼相提并论的是总督府,是拥有纯正德国血统的建筑,是1897年德国借在我的家乡发生的“巨野教案”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开始建的,内部仍保存着1904年左右(记不清确切年份了)斯图加特一家家具厂制造的家具。她的命运史和花石楼雷同,曾作为青岛的“迎宾馆”接待国内外贵宾,现在作为历史景点对游客开放。
记录青岛与德国关系史的景点还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及火车站周围的一些建筑。来青岛还要去中山路看看,中山路之于青岛就如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泉城路之于济南。中山路上有一处小四合院—劈柴院,在中山路逛累了可以来这里歇歇脚,喝喝茶,吃点饭,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青岛馄饨,老青岛豆腐脑,青岛锅贴等小吃。
人文景观还有康有为故居,闻一多故居,炮台山遗址,欧人监狱,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天幕城,啤酒节。青岛啤酒节和慕尼黑啤酒节可是能抗衡的。五四广场和奥帆中心附近的行为艺术者也是一景,我曾专门做过一篇采访他们的稿子。
青岛的自然景观首属崂山风景区,我的一位外教曾说崂山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直接在海上拔起并且风景如此旖旎的山,崂山的北九水是我的最爱,我曾和我们学校一个社团四五十人一起凌晨两点钟爬北九水,那种体验恐怕平生不会再有了。
大海是于她并占鳌头的,不分伯仲,青岛作为海滨城市每年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度假避暑休闲娱乐,滨海沿线修有“海滨木栈道”。沿木栈道从火车站附近一直向东走,直到石老人海水浴场用时大约六七个小时,一路还可以领略不同风景,不同浴场港湾的特色。
来青岛吧,不仅可以品味青岛的美景,还可以品尝青岛的小吃和啤酒。
妈呀,回头一翻,我原来这么文艺过,于是我又想到了我的另一篇文章《五六年前》,索性再文艺一番。
原来,我的QQ名曾叫“岸芷汀兰”
原来,我曾有离家出走计划,可惜不幸夭折
原来,我曾写出过“叶落了,花谢了,你走了,我哭了”这样我再也写不出的字眼
原来,我曾连着几年写春节对联
原来,我曾以为风太忙,将我们吹不到一起,后来才发现,风太闲,一吹就散。
而今回头看,一地鸡皮疙瘩。好嘛,谁没年少无知过。
言归正传,三份工作,选了一份儿与图书翻译相关的。选择的过程也省略一万字。虽然这第一份工作,耗了我的精力,负了我的付出,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收获了我的收获。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可能还会傻不拉几或许又是精确比较一番地选择了这份儿工作。
在这个小公司,我倾注了我几乎全部的热情。新人上任一腔热血,我每天对着电脑,要么译稿,要么审稿,要么搜选题。刚开始做翻译的都知道,一种语言经过大脑,硬生生变成另一种语言输出的感觉,真要命。那不光字面上的翻译,还有逻辑上的翻译。也就是,你要把一座西洋风格的大楼,爆破掉,零零散散一片砖瓦钢筋混凝土,然后你再在这堆原材料里加上红漆、琉璃瓦,建成一座中式风格的建筑。这中间牵扯了整体架构,砖块位置,装修风格等等。所以,亲爱的总设计师和建筑工,译文出来之后,欣喜程度可想而知。我就这样,每月积累着十几万字的译稿、审稿量。
那时,我工作最疯狂时,早上八点钟骑车从阜成门骑车经西单到宣武门,每天晚上九点,返回,几乎每天这样生活连续了近一个月,感觉瘦了五六七八斤。每天对着电脑,眼疼,脑涨,臂酸。惨得时候,觉得自己在濒死的边沿。但是,我总是想得开,难过一秒之后,立马又嗨起来。
五月份入职时,算是实习,工资只有两千块或是两千五,记不清了。但是那个时候,动不动从北京回到青岛的学校,弄论文,或者一不小心又跑到苏州或广州,请假扣钱,钱不够,预支工资,因为觉得终于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了,要活得有腔调,不能问家里要钱了,最少一次领工资了七百五。但是纵使这样,家人也知道,刚工作的嫩鸟生活状况,亲爹和亲舅经常问我,要不要钱,北京租房那么贵,我想高呼一声:养活自己,好难!我要脸面,硬撑着,不要!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决定,该接受时就接受,终于在被支援了几次、预支付了三四次工资之后,我缓过来了,又加上时不时做个翻译兼职,终于能揭开锅了。
未完待续,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