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注公众号:办公室赵主任,获得体制内电子书:《办公室潜规则》《上下级关系的相处之道》《机关行为36“忌”》
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
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听从家里的建议糊里糊涂的考进了体制内,现在工作枯燥乏味,感觉就是浪费生命,仿佛一眼就看到了头,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想辞职,可是家人不同意,自己非常痛苦,怎么办?
一、
如果在体制内的你也有这样的念头,我建议你先认真思考辞职的理由?
1.工作辛苦
但凡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工作基本上都是痛苦的。
你想追求的自由,想要走走看看,去做喜欢做自己的事,其实你所追求的那些根本就不是工作,而是去消费、享乐。
如果有一天你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做工作了会怎么样?
可能刚开始你干劲满满,干久了,你最终将失去这项兴趣,你会无比厌恶。
五年前河南教师顾少强那句潇洒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网络,如今现状还是不得不妥协于现实,整天忙碌于生计,开了一个客栈,用她自己的话说,不知道换多少床单,刷过多少马桶。
只要是一个社会人,肩膀上就有责任。
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现实,如果是平常家庭出身就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尽早接受现实。
仔细想想,你追求的自由、自我,或许是牺牲了别人的利益换来的,是家人替你的行为买了单。
我们大可以在年轻的时候不顾一切,背上行囊游走四方,等你醒悟时你会发现,父母垂垂老矣需要你赡养,孩子眼巴巴望着你,因为你没有能力让他得到更好的。你是父母家人的依靠,需要你为他们遮风挡雨,你的肩膀才就是孩子的起点。
成人的世界里真的没有多少时光可以挥霍。你想要离开的地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一辈子的向往。
2.人际复杂
很多同学从家门到校门,又在从校门直接进入“公门”,毕业就被体制保护了起来,根本不了解外面世界的残酷。
进入体制内的人大多数人学历还是比较高的——本科毕业,“过关斩将”经过考试的筛选,所以,在素质上是要高于一般社会群体。
而且体制内人员非常稳定,很多同事领导一相处可能就是一辈子,领导也不会永远是领导,下属也可能爬上去当领导,所以很多人都会有底线,奉行“做事留一线”原则,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可是体制外不同,体制外的世界三教九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有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有为了生存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可以用上的,如果你领教过,才会真正懂得人性的黑暗。
如果你连体制内的人际关系都处不好,那么在体制外,你会更加的艰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3.收入待遇低
有的人一说起体制内待遇,就在吐槽,什么稳定的穷,工资3000一个月。
事实上是体内待遇还是不错的,网上那些吐槽的只是讲了一个基本工资而已,拿公务员为例,除了基本工资,此外还有十三个月工资、年底绩效奖、精神文明奖、年休假补贴,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餐饮补贴、车辆补贴、同城补贴等等,还有医保、社保、退休工资、子女医疗统筹等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买不起房,单位还会提供临时性住处,不需要出去租房。
可以说,只要在体制内安安心心的工作,基本上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某些营销号为了博取眼球,骗取流量,总是将体制内的稳定和不求上进划上等号。鼓吹年轻人就应该离开体制,那些离开体制的人,多少人成功的案例。
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二八法则”到哪里都适用,成功永远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必须认清一个现实,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
而且,你凭什么认为,在体制内都混不好的人,出去就能混好了?
二、
在父辈们眼里,很多工作都不是工作,只是“打工”而已,只有在体制内身边才是工作。
我其实是非常不认同的,我从来不觉得体制是所有人最终归宿,只有在体制内才是混好的。
以下几种情况,我认为是可以考虑辞职,而且是越早离开越好。
1.异地基层人员
毕业时候“病急乱投医”,为了先就业,随便报了一个异地乡镇公务员。
有些偏远地方,单位乌烟瘴气,人际关系复杂、封闭,本土观念深厚,甚至上班都是讲方言,外地人根本无法融入。
父母亲又离得远,自己没办法照顾,找对象不好找,特别是女孩子,还容易受到欺负。
对于这些情况,我建议是趁着年轻尽早辞职另谋出路。没必要为了守住一个体制内的身份,困死在原地。
2.有更好发展的人
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发展,近几年,体制内裸辞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有处级、副厅级的领导辞职到私企当高管。
我身边就有一个同事,八年前某网络游戏给他开出了50万/年的底薪。他在体制内也就是帮单位维护维护网络,根本没有什么大出路,所以就毅然决然的离职。
对于那种在外面有大发展的人,鼓励尽早离职。
3.实在适应不了体制
只要一在体制内上班,心情比上坟还糟糕。对于体制那一套天生就排斥,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有的人甚至因为在体制内上班上的不情不愿,上出了抑郁症。
如果是这类人,充分考虑清楚利弊,即使以后混的不好也不后悔,宁可辛苦点,心情开心最重要,那么我也建议你辞职。
人生的道路很多,不一定非要选择自己最不擅长的路来走。
办公室赵主任:
我觉得想要从体制内辞职的人要慎重,仔细认清三个问题:
自己有什么?
自己要什么?
结果能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