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轰轰烈烈地开着蔷薇花,各种美,曰:花开荼靡。
忽然就有些伤感了。这首词便忽闪而来:
开到荼蘼花事了
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
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福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往老君走的路上拐个弯可以去林研所,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很安静,前几年常常去,可以垂钓,这样的去处在城市的周遍很多,这几年已经渐渐热闹了。我常常绕着林研所的围墙外往里走,大约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一很安静的去处:一股溪流,一段小桥,一面斜坡,一片杨树林。溪流在那里转弯,留下一个优美的弧度。走过斜坡的杨树林,坡上会突然出现《桃花源记》里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个人在斜坡上坐着,干涉小羊啃随意长出来的杨树苗,也许因为我偶然的到来和举动就改变了一棵树的命运,也许我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改变了一棵树的命运,想象着若干年后这里多一棵高大的杨树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成就感。
但是在这个季节,我被另一个景色牵动,那就是荼蘼。
林研所的外墙爬满了带刺的小灌木,初夏到来的时候开满白色的花朵,很美丽。偶有同行的人总会诧异的问:好漂亮,什么花?我会说,野蔷薇。我并没有撒谎,因为它的学名叫悬钩子蔷薇。但是它有一个特别的伤感的著名的名字——荼蘼。我不愿意说,是因为怕触及自己伤感的神经。
看《红楼梦》时还小,大概上初一吧?才11岁,并不知道叫做荼蘼的花是什么样子,而麝月不过是个不抢眼的丫头,并不是小说中最让人动心的女子,可是所有的文字中“ 开到荼蘼花事了”的句子莫名其妙的最早留在了心里,并会敏感的看见荼蘼两个字就莫名的伤感。
长大的过程中看见相关的句子无意中就会记住,在某个早上或夜晚突然在脑里冒出来。“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一年春事到荼靡。”“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有一天就认真的查阅了,知道“荼”指的是荻,是类似芦苇的植物开的花。《汉书·礼乐志》中说:“岩如荼。”这里的荼指茅草开的花。这两处“荼”所指的植物不同。唐代的孔颖达把它们统一了起来。他说,荻、芦苇和茅草的花都是白的,很相似,都可以叫“荼”。当这些植物开花的时候,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很是壮观,因为“荼”是白色的花,所以有的开白花的植物就在 名称上加一个 “荼”字。荼蘼是就是其中的一种。
荼蘼是春天最后的花。所以它开的再美丽再执着也无法挽留即将的失去。荼蘼过后,无花开放,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所以也有人疑心它就是传说中的彼岸花,是离别之花,是伤心之花。
失去就会伤感,于是看见荼蘼花开就会伤感青春已成过去;看见荼蘼花开,就会伤感情感的终结。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荼蘼是伤感的花啊。。。。。
所以我宁可告诉朋友那是野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