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为了给父亲看病,我赶到了上海,住到了我同学推荐的长海医院附近的酒店。
到上海的第一天我去见了医院的大夫,大夫说因为父母从武汉过来,现在上海本地观察几天,周末去做个核酸检测,下周办理住院手续,所以这几天对于我们一家三口来说是完完全全的休闲时光。
因为父母都是湖北人,所以对吃一直比较有追求,我作为湖北人的后代,自然也不含糊。长海医院距离五角场很近,那里有合生汇和万达,周边又是各种大学,所以吃的自然不少,除了购物,吃饭就成了我们一家人每天最期待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南极料理人。虽然我们都是湖北人,但是我们不吃辣,父亲有糖尿病,所以也不吃甜食,总之就是我们吃的非常养生,很适合来这里看病的人。
据了解,长海医院是上海非常好的医院,所以还是以医院为中心进行总结。
长海医院北门
首先说长海医院最近的,医院北门附近。长期在北京生活的教训就是医院附近别想找到好吃的,所以不抱任何期望,因为期望低,所以还是遇到了一些像我这种长期在北京生活的人觉得味道不错的小馆子:
1. 老上海:有汤包、面、总之就是快餐,不知道上海最地道的汤包什么味道,但是比我在北方吃过的任何一家都好吃。他家的牛肉面我尝过,大块牛肉非常软烂。如果在医院看病,中午充饥绝对没问题。
2. 老上海附近有一个卖烧饼的,不记得名字了,那个烧饼非常香,非常非常有上学那会儿我们学校门口买的猪油饼的味道。这种味道相隔差不多20年了,第一口让我惊艳。
3. 冰壶饭店,我们第一顿晚饭在那里吃的,东北老板,味道尚可,但没有南方菜的那种精致的感觉,不知道跟东北老板有没有关系。他家环境在医院门口算是比较养眼的,价格还算周到。
930私房菜
再往北一点,国和一村那里,有个小的商场,里面除了吃的其他基本都没开业,昨天拍的萧条的场景就是那里的三楼。那里有我来上海吃的最最满意的一家店——930私房菜。他家在上海貌似开了很多家店,之前好像远程指挥某个朋友去那里吃过一次,反馈相当好。
930我们一共去了两次,本来今天晚上还想去第三次,但是考虑到周边没什么可逛的,所以改去合生汇了。第一次去930没有搞清楚状况,我概念里的私房菜应该是那种价格很贵的,但是看了以后发觉价格很便宜是,所以我就误以为菜量一定很小,结果当天吃了不到一半我们三个人就放弃了。推荐一下目前最满意的几个菜:
可能江浙一带做汤都喜欢放一点咸肉,大煮干丝也是,味道非常的鲜美,两次都点了这个菜。
非常非常好吃,我点的小份的都吃不完,照片是我盛到自己小碗里拍的。从这个汤开始,颠覆了我对上海菜的认知,也可能之前来上海去的那些地方都太不接地气了。不过最颠覆我认知的是这个东西:
我确确实实给服务员说 我要一碗清汤面,然后上来了一盆,这一盆我们几乎就喝了点汤,吃了点里面的青菜,一人两根面条。我不清楚是我对上海的饭量有什么误解,还是我不了解他们的饮食文化。这个量我觉得我们一家三口不吃餐也能吃饱了。
第二次去930点了什么菜有点不记得了,总之有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菜量方面控制的非常完美,吃的很干净,而且恰到好处,性价比极高。930的菜应该是没有不好吃的,反正我们全家的共识就是要把930家我们能吃的菜都吃一遍。
五角场
五角场是每天中午必去的地方,不光可以买买买,还有无数美食小店,每次吃完饭,我们还要扫一下街,搜罗一下还有哪些值得体验的小店。
先说一些坑:
1. 特力时尚汇。如果你在万达广场搜吃的,那种点菜的店大多数都是特力时尚汇的,那个楼里面几乎都是吃的,我进去后才想起来我来过。里面的店家应该都很会做营销,吃完了让你在大众点评上面给好评然后送你这个那个的。米桃我很多年前来上海在别的区吃过一次,感觉是个很有情调的店,不知道是这几年品牌堕落了还是这家店自己的问题,实在太糟糕了,但大众点评上查到它几乎是满分。我今年前也来特力时尚汇另外一家店吃过,现在回忆起来,跟这次的米桃类似,咸、味精,就像北京街边不知名的家常菜馆子的水平。吃完饭让我给写好评拍照发大众点评,说送我他们自制的布包,呵呵,大众点评的高分就这么来的吧。
2. 家乡鸡。我们是被半路的宣传吸引过去的,以为是那种喝鸡汤点菜的地方,没想到是那种拿着盘子走一圈自己选菜结账的快餐。可能是预期高的原故吧,有点失望,但是味道尚可,米饭品质不错,适合上班族吃了赶紧回去干活那种地方,价格虽然算不上贵,但总感觉略微对不起它的品质。
一些建议:
1. 合生汇普遍品质较高,随便选都不会太差,因为价格也不会太差。
2. 整个五角场的地下,各种知名小吃店,味道普遍不错,不知是否和竞争激烈有关系。
几个吃过且推荐的:
1. 厚贞牛舌烧肉。第一次到合生汇我们吃的厚贞牛舌烧肉,性价比非常高(比北京一份牛舌二三百的某牛舌小破店要高到天际了吧)。可能是疫情原因,吃饭人不是太多,所以和服务员聊了挺多的有很多收获,我学会了如何烤薄切的牛肉片。大众点评有199的双人套餐,我们三个人吃就加了一份和牛,吃的非常满足。我主动在大众点评写了好评。
2. 鹅研社。这家店去了两次,因为我们是冲着他家的汤粉去的,结果第一次汤粉竟然卖完了,不过今天中午终于如愿了。作为一个前设计师,很喜欢他家的设计风格:
他家的汤粉、鹅肉及其他卤菜味道非常好。作为以鹅命名的店,鹅肉做的自然没得说(第一天吃完我还单独打包了一份回酒店),猪耳朵的味道也非常了得,但是米饭并不好吃,不知道是第一天赶上了还是一直如此,不过在去这家肯定还是汤粉+各种卤菜。价格在快餐里面算贵的。
3. 虞家锅盔。合生汇B2。写在这里不是因为这个锅盔有多好吃,而是有点小故事。今天吃完饭,我本来想找个手机贴膜的地方,记得地下有爱回收可以贴膜,于是就下去找,走着走着就看到这家锅盔了。我跟我妈都特别喜欢这种小吃,因为湖北很流行,我初一在湖北上学的时候几乎天天早晨都要吃锅盔。虽然吃的很饱,但是我还是跟我妈商量了下,我买一个,然后分着吃,我们就尝尝味道,我妈愉快的答应了。锅盔是现烤的,所以有一点等待的时间,这段时间我妈就跟服务员问这个锅盔是那里的品牌之类的话题,然后就聊到了是哪里人。虽然我们一家都是湖北人,但是我在河南长大,所以我妈现在喜欢说自己是河南人,听到河南人三个字,在远方的另一个服务员跑过来说他也是河南的,河南商丘的,然后有巴拉巴拉聊了一些,感觉很亲切。突然,小伙子从烤箱里面拿了根烤肠递给我,我说我不要,他说送给老乡的,我推脱说不合适,你们赚钱也不容易,于是拿手机要给他付钱,他不扫我码,然后我妈又掏出来5块钱(肠标价6块)塞给他,他就从收银台后面绕到了外面来把钱塞会给我们,说遇到老乡不容易,以后多多捧场就好了。然后招呼我们走了。
之后,我妈就说,在外面不喜欢说自己湖北人就是这个原因,还是河南人在外面抱团。我挺感慨,生活不易,能遇到老乡,在这种地方还能有人和他们这么认真的聊上十几分钟,可能他们自己也很开心吧,然后,我就我爸妈讲了两件我上大学时的遭遇:
1. 河南乞丐。有一次我在公交车站等车回学校,有个男人拿着一个铁茶缸,里面有几个硬币,在我面前晃,意思就是给点零钱那种。我说我没多的钱了,刚好有一个一块钱硬币够我回学校的,大哥呵呵的笑,我看他觉得我骗他,于是就把口袋翻出来给他看。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支付,还是塞班一统天下的时代。大哥看了后问我去哪个学校,我说地大,他说地大要一块五呢,你这也不够啊。我说是不够啊,没办法就剩一块钱了,我准备提前一站下走回去。大哥又把那个茶缸晃了两下,说小兄弟,里面有几个一块钱硬币你都拿走吧,到了学校还要吃饭不是。当时我眼泪快下来了,我说没事儿,我有饭卡呢,谢谢了。大哥从头到尾都操的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我后来补了一句,大哥,我也是河南的,河南长大的湖北人,真的谢谢你。
2. 有一次早上我从租的房子会宿舍拿东西,路口碰到一个乞讨的,是个湖北人,可能是襄樊地区的,说自己孩子在这边上学,结果来了发现被孩子骗了,钱也被骗了,能不能给他点钱,他凑个路费回家。我说我没钱,老大爷不信,又说自己好几天没吃饭了。我说没吃饭可以,我请您吃口饭,但是钱我没有。我的本意是带他去食堂吃,因为身上确实没带钱,只有饭卡。结果大爷走到校门口卖热干面的店不走了,我一看行吧,我碰到个熟人借点钱也行,我给老大爷点了碗热干面,老大爷说太干了,让服务员改成烫面,然后服务员程序化的问要不要加卤蛋,老大爷说要;服务员又问:要不要干子(豆腐干),老大爷说要。我当时有点生气,心想我吃早饭都没这么奢侈过,您倒是一点不客气。我在门口等了一会儿竟然一个认识的人都没遇到,我就跟大爷说我回宿舍一趟,那点钱,老大爷说好滴,然后冲服务员喊了一嗓子:找他结账啊。还好那家店常去,老板也认识了,我无奈地点点头。等我拿了钱回来,老大爷吃饱已经自己走了,从头到尾一个谢谢都没有。但是气人的是,过了两天,我在同样的地方又碰到他了,希望他是个健忘吧,他竟然又过来找我乞讨。
最后,想到宫崎骏说过的一段话:请记住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样。
送给自己,也送给那些自作聪明占别人小便宜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