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孔子说,学了就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名有德的君子吗?
论语是初中教材中的必学项,三句里我最喜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因我本身就是看重朋友,热情好客的主儿,当朋友来找我或者我去找朋友相聚玩耍,总是前夜就开始兴奋期待于第二天的相会。就如同近期的两次短期行,南京之行和秦皇岛之旅,我的大学同队里的同学就都有一人在本地,呼朋唤友出来玩耍,朋友开心,我亦开心。
当然这是最表象的、最直接的感受。往深里说,越大越怕给朋友带来麻烦的感受日益剧增,深深埋藏了这句话,也说明不透彻的理解这句话会让自我的观念说多么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而动摇。我都分别与毕业1、2年的朋友说过,如果不是觉得需要,我不愿打扰你麻烦你。但是我听到的话让我温暖许久:“你来找我,我非常开心。毕业好久异城太难聚,好想念大家,有好多话都想和大家当面唠,都没机会。自己一人在城市打拼,日子都是那样过,日复一日。但你们要是来玩叫我,我随叫随到,必须来!”深深让我觉得不愧是自己人啊,可靠的伙伴,昔日的队友,如今的好友。
再说说自己很难做到的一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悦乎?”未必。
为何这样说?因我爱学,却甚厌温故。如若说是翻看笔记将自己没有记全的再学习还是做得到的。如果没忘彻底,对我就不会想起温习这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彻底忘记再看就又属于重新学习,每次都非常痛苦的经历这样的学习历程。其实就是方式错误,而且不喜欢再温习的抵触坏毛病导致我的学习之路无法太过深刻。由此可见,弊端之大!
不温故而习不能称之为完善的学习。培养温习习惯,去感受所带来的成就感,满满爱上它,这就是我现在最该做的了。
最后一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热爱看古代文学小说的我,不乏这样的情节出现:品德高尚的君子,宽容的对待不了解自己的品性却恶意揣测的人,不为其怒。给我的感受,其实就是,不屑于生气。
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因他人的无知错误认识而生气发怒,追根究底,不值得且没必要。不计较,彰显的是我的品德。君子,无需他人的评论和眼光而去解释或证实什么,做自己就好。无法强求人人都懂自己,了解自己,那么就不要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君子”而去成为一个那样的“君子”。这样只会迷失自我。
写的顺序是按照自我的感受强烈程度的些需不同而写的。欢迎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