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报补习班了?
我表姐家就是。
两个人都是小镇做题家出身,就一个宝贝儿子。
抱着望子成龙,后浪推前浪的愿望,想要孩子在学习上出类拔萃。
用表姐的话说就是:暑假,是孩子们之间拉开差距的好机会!
于是,给小外甥,报了很多的补习班,
奥数班、小升初衔接班、英语语法班等等,名目众多。
甚至还有一对一辅导的。
共同的特点就是,清一色的文化课。
我很好奇,在这样的学习强度下,孩子真的能够适应吗,会开心吗,能真正提高学习成绩吗?
记得在电视剧《小欢喜》中,父母天天逼着孩子学习,结果孩子反而出现了逆反心理,反而开始逃学打游戏了。
教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不要光逼他学习,要带他去弄点音乐,搞点体育,学点什么独特的东西,孩子兴趣越广泛,越不容易出现就是痴迷网络这类的行为。
现在,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已经很大,本来应该减负、减负。
结果家长硬是要加压、加压。
不仅卷得自己很累,而且让孩子也没有了快乐的童年。
更重要的是,整天学习,就失去了全面发展,探索个人天赋和享受兴趣爱好的乐趣了。
每个人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着不同的天赋和热爱的。
每个孩子的未来中,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习。
还有更多的可能。
说不定你家的孩子,就是一个运动员,适合搞点田径或者球类运动的。
或者有才艺,喜欢唱歌跳舞,适合走演艺之路的。
再或者钟情于阅读和写作,有机会培养成为一个作家的。
学习只是基础项目,不应该是孩子生命的全部。
就算孩子没有天赋,也不想走特长生这条路。
也应该让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吧。
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困顿的时候,获得慰藉与解压的方式,是什么?
很多人就是通过年少就喜欢上的那些爱好呀。
比如,压力大的时候就去打打篮球,在大汗淋漓中,顺便宣泄了负面情绪。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听听音乐,唱唱歌,也能够开心不少。
烦闷的时候,就拿出七彩画笔,涂涂画画,也会被瞬间治愈。
而这些兴趣爱好,都需要在小时候开始培养,长大了就没有机会了。
就像游泳,小孩子可能1个月就能学会,而成年人可能要花费半年,也不见得能够克服心理恐惧。
年纪越小的时候,活力是最旺盛的,也是最喜欢多动的。
孩子们身上的能量也需要释放的渠道。
每天对着书本,都是静态的,是有违人的成长天性的。
孩子们大脑的思维需要发散,需要不断接受感官刺激,才能激活更多的神经元连接,才能更聪明,更健康。
户外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接触大自然,对孩子们的视力保持,社交能力、意志品质,都是很好的锻炼。
搞点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才艺,也将陶冶孩子们的情趣修养,培养对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和品鉴。
等到上了大学,毕业工作之后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真正拉开差距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之外的多才多艺。
在这些兴趣爱好里,藏着孩子们成长成才的底层逻辑。
专注能力、抗挫折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察言观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都是书本上不会教的核心软技能。
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是心理健康的保障。
在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孩子们也都比较早熟,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很容易走极端,很容易自卑、敏感、脆弱。
而这些孩子,往往都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而那些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活泼可爱、自信大方的孩子,则往往都是斜杠少年。
网络上报道的那些学霸,已经证明了这个现象。
中考状元、高考状元们,在学习上的投入时间并不多,课余的时候都是在精进各种兴趣爱好,在不断探索人生的边界,在享受生命的多姿多彩。
这样的孩子,才是祖国的青春力量!才是应该有的少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