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6号加入007开始,区块链Blockchain这个已经诞生了好多年的老词汇才第一次被我听到,对于我来说,我的内心是既混沌又懵逼的,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到何种地步!最近一段时间,007区块链图书共读群推荐了第一周的读书任务就是这本韩锋主编的《区块链-量子财富观》,就像小学生读教科书一样貌似很认真的读了一遍,深入思考谈不上,只是有了一些大概认识。
我想自己是带着一点小小的疑惑和好奇开始阅读的,我希望能找到让自己困惑的答案。区块链的认知绝大部分是因为比特币(BTC),有句话是这样描述的“币圈一日,世上一年”,很多人因为投资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赚得盆满钵满。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币圈,比特币背后的底层密码区块链技术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考和推广。
事实上是有很多真实的造富故事在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神经,有像李笑来老师这样笃信比特币长期价值并且自持比特币在6位数的先行者,有像徐小平老师这样鼓励真格旗下500多家创业企业拥抱区块链价值的明星投资人,与此同时,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公开宣称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没有未来,经济学家郎咸平宣称比特币投资是击鼓传花,庞氏骗局罢了……
到底该如何判断,我想一定得自己广泛学习,才能稍微理解他们看待同一件事物的不同逻辑!
区块链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比特币,一个名为中本聪的家伙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且首次提出一种可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使得在线支付不需要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一方。技术层面上讲,比特币是一个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网络平台,而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区块链,比特币算是区块链的一个小运用,区块链的特征是“去中心”、“去信任”。
首先从金融的角度上看,作者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的货币形态,从最早的以物换物,到以金银为主的实物货币,到有大机构、国家等背书的信用货币-纸币,到互联网金融形态下的一连串数字,再到目前热议的虚拟货币。
在这个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的货币形态背后支撑人们共同相信的东西就是一种“信任”。拿中国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里,金、银等稀缺实物货币是交易的主要媒介,但是一旦规模扩大,金银交易的运输和保存成本就凸显,随着钱票和钱庄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商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从钱庄到银行,人们不管是存钱还是贷款都是通过这种金融中介,这一切都是基于人们对大机构和国家信任。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以支付宝,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新金融,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易行为变成了相信那一个App里面的数字的增减,这也是基于我们对阿里、腾讯等大机构的信任!
在作者看来,以上金融都是中心化的,都有领导者背书牵头,而区块链的特点是去信任,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它让人们在互不信任并且没有中立机构的情况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协作。
信用货币产生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恶性通货膨胀事件,原因在于信用货币的信用最终都归结为货币当局的信用。而比特币靠全网节点为每一笔公证记账,盖时间戳,防止虚假重复支付,从而建立全网的信用,不依赖任何中心化的第三方。
从财富获取的角度看,只有成为资本才有可能创富,腾讯阿里的市值在资本市场猛涨超过5000亿美元,反映的是资本市场为大数据和用户关联所做出的定价,是对未来财富空间的认可。作者认为通过区块链确权,未来每个人的数据、创意、IP、才艺都可以成为唯一资产。任何东西,只要确权,获得保护,不能违约,转移唯一且合法,那么就可以成为资产并且获得增值。打个比方,过去二十年房地产造富的神话在于1998年房产证的出现,政府开始将房产“确权”到个人,而且买卖不能违约,通过房管局交易,受法律保护,唯一且合法。但是这个确权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不太可能为个人数据确权。
但是区块链的发展也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约束,区块链的“去中心”忽略了国家、监管等概念,如果能人为控制也就不是区块链的思想了,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地位、权利均等,这就使监管机构丧失其权威地位,所以大部分货币当局对数字货币还是持谨慎甚至否定态度。
当然,区块链的理念如果运用到其他很多行业,对于提升行业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希望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学会深度思考,或许哪一天可以更多的理解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