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和背后千滋百味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都指向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生活。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这么写到: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前些天,跟大学室友聊完电话,一时也是颇多感慨,想想自己从大学毕业过后跟许多熟络的同学都疏于联系,都快成孤家寡人了。因为不想太多人知道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所以也不喜欢主动找人交流,说到底是觉得对不起那些对我报以期望的人,于心有愧。
室友问我,怎么打个电话你叹了那么多次“唉”呢?现在的生活不是你喜欢的吗?是啊,我是不大喜欢现在的生活,可要紧的是我还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可能是习惯了把自己定位成别人眼中优秀的人,所以才会在现实跟理想格格不入时觉得生活不易吧。一直以来,自己都渴望充当一个积极乐观并且能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的人,可我有时还是无法用佯装不知来掩盖内心的苦涩。
但我也知道,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拥有自己喜欢的生活,喜欢的生活是需要努力去争取的。所以,每当我很累时,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是的,我很累,但我还想坚持一会儿。我想,就算是生活中那些生活中的英雄角色也不是天生就自带光环的,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也必定源自许多次的困厄和挫败。而我就想给自己一次可以成为英雄的机会。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但真正有多少人能认清生活的真相,又有多少人能在认清真相之后就有所改变呢?常言道,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带着太多包袱上路只会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况且生活只能向前走,没有回头路。
生活上的困苦往往是跟我们繁杂的内心有很大关系,就像克里希那穆提曾说的那样:
“仔细看看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其中占满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考试及格、不及格、别人怎么想我们、害怕某一个人、怎样才会成功。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这样。你搜寻自己的心,就会发现里面都是这种渺小的、琐碎的、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
的确,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应该能按照身体的意愿做事,该站的时候站,该坐的时候坐,该躺的时候躺。但是我们的真实情况是:心愿常常受到现实的摆弄,实际与目标的差距难以靠努力去弥补,而平庸则使我们在生活面前无能为力。
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受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态度,而我们的感受又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可能,这也是人之常情:得意时觉得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善、真心和幸福,失意时又觉得生活处处充满了伪善、虚妄、冷漠和残酷。得意时我们可以斗志昂扬,志向远大,但失意时,我们就应该心安理得地降低要求吗?生活的巨大差别可能就在这一得一失之间。
这个世界并不欠我们什么,或者说,就算我们觉得它亏欠了我们,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所改变。所以,我们尤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这种事上,因为毫无意义可言。
我们应当明白,是我们给生活的定位成就了我们现在的模样,也是我们看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受,就好比是:同一片荆棘丛,你是看到了上面的刺还是里边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