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命的思考,以及生命意识与生命状态的书写向来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一代永恒主题,无论是感伤怀秋、惜春叹花亦或是对月抒怀、把酒言欢,“生命”的内涵是多样的。
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杜甫在他的《旅夜书怀》中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诗性生命形象,一种孤独飘零的情感体验,饱含着诗人对于生命的感伤与顿悟之感,抒发了一种深沉的生命情怀,本文试从“草”“舟”两个意象的角度一探诗人的生命意识。
公元765年的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同年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于这样一种凄孤无依的境地,便决意离蜀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加上此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不久,人民依旧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生活穷愁困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出了这首五言律诗。
一、细草——渺小微弱的生命存在
“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是极常见的意象,草本无情,诗人有情,让“草”蕴涵着丰富的意蕴与浓厚的生命意识。
首联第一句“细草微风岸”中,这里的细草既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诗人所讴歌的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更不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用来突显国家战乱中的荒凉景象,在这里诗人是用“细草”来隐喻自身的渺小与微弱,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这里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此时在外漂泊不定的杜甫看到这与自身一样的细草,同样处于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地步,正是通过写景来展现自身境遇,表现出渺小凄怆的生命存在。
二、危舟——孤独的情感体验
诗的前四句写“旅夜”之景,其中首联主要描写近景,除却“细草”之外,后半句“危樯独夜舟”也值得细细品味。比起“细草”所赋予的渺小与微弱,“危舟”这一意象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漂泊与孤寂,是对于杜甫晚年漂泊游历南方各地的这一人生阶段的的象征。
船是他从成都沿江东下,辗转于三峡、洞庭一带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相当长的时间诗人是以舟为家,随处飘泊。所以他的后期诗作中屡屡出现这一意象,比如“孤舟一系故园心”“疏灯自照孤帆宿”等。舟已经成为诗人漂泊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意象记录了他的生活,负载了他的情感体验。出现在这首诗中的“舟”不仅是其漂泊生涯的描述,而且也是一颗无所归依的心灵的隐喻。
泊舟不止意味着身处异地的思乡之苦,更本原地暗示着生命的孤独和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客夜是漂泊一天后短暂的安宁,然而正是此时最易感怀。沉潜的生命意识在这个时候升腾上来,孤舟所载荷的孤独体验浸入漫漫长夜,越发刻骨铭心。
细草、微风都在感官视觉上给人造成一种被动之感,把这几个意象并列在夜的背景之下,放在孤寂无声的岸边,更加衬托出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情绪,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幅凄婉、荒凉、寂寞的画面,更好地体现出在“旅夜”这一特定环境之下生命主体的内心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