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夏天里,冰糕算是最渴求了,冰凉、滋甜。咬一口在嘴里,顿时的,每个神经都感觉得到凉爽。
(一)
我们家的方言,笼统地,管“冰糕”叫“冰棍儿”。如细分出来,还是有许多种的。但,总的可分为两大类:呈冰凌、冰块儿状的,通常会称为“冰棍儿”,不管哪些是球形的,还是长方形、方块儿状的;有些软和点儿的,化了、流了像奶油状的,叫它为“雪糕”。而像这“冰棍儿”、“雪糕”的字眼儿,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由地,也是会分着一些“阶级”意味的。就说,这两种字眼儿,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便一眼、立即地能分辨出对应说话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说“买个冰棍儿吃”和“买个雪糕吃”,闻者便悉:那前者的经济能力许是低弱一些的。而“雪糕”也貌似总比“冰棍儿”高级些似的。而这,也总是感觉罢了,未曾把一些俭、敛的因素考虑在里面。
(二)
我是吃了不少的冰棍儿的。这并不是说我家经济状况有多好,相反,比较起家里面的亲戚,我家的经济倒是靠在后面的。能吃到冰棍儿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大姑家是开着小卖铺,做进出货物为营生的,以此倒沾了不少的光。每每地去姑姑家买什么东西,看着电冰箱里各式各样的冰棍儿,眼馋的很。这于我现在爱贪小便宜的性格,许是有些关联的吧,体现出人性的贪婪与丑恶来。不管怎样,对于夏天里能吃到冰棍儿这件事,我还是觉得幸福的。
时间久了,实在不好意思到姑姑家里去了。买什么东西,宁到别家的铺子里买,也不愿再去了。而家里的大人们也确有过这样的交代,不打紧要的东西,就到别家里去买。因为都知道,姑姑家向来客气,亲戚们的打点,全是按进货价来处理的。碰上忙的时候,再免个费用,如此一来,姑姑家没能挣到几个钱,反倒是亏了些的。只要我去,姑姑大概总是要拿点儿吃什的,夏天里,常见的就是冰棍儿了。他们向来是关照我的。
(三)
小时候,在夏天里,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哥哥还专门去卖过冰棍儿,走街串巷的。做买卖用的箱子是妈妈亲手做的。大泡沫盒子,周边用旧布条子包上几圈,以起到持冷的作用。几股布条子拧成的圆绳,帮助箱盒挂在脖子上,方便叫卖。做工虽然简单,但很是实用。冰棍儿是从姑姑家取的,后面用挣来的钱,再补贴成本进去。我们一次不拿很多,卖完了再回来取,且大多是一两毛的冰棍儿,贵的很少拿,也不是很好卖。可见,那时候我们还是很有点儿商业头脑和生意意识的,只是我越长大到现在,脑子越是显得愚笨了。
那时的冰棍儿是特别便宜的,一毛钱一个果汁儿(小袋子装的果汁,制冷,使其冰冻成块),两毛钱一个老冰棍儿,五毛钱以上就是很好的了。因为有过这种买卖的经历,所以记得特别的清楚。除去成本,剩下的钱,都是交给父母了。小时候,和我一般年纪的小孩子,除了家庭较为宽裕的,很少见有自己拿钱的。
关于冰糕的记忆,还是那舔在舌尖,凉凉的,甜甜的,幸福的感觉。还有,一群小伙伴围着一支冰棍儿打转,仔细商量着,怎样你一口,我一口地来把它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