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自找苦吃,作为一个成语,原意是自己招惹麻烦、困扰,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所说的“自找苦吃”,是一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境界。 “自找苦吃”精神要求当代青年不畏艰难困苦、以苦为荣、苦中作乐,拼搏奋进、坚持不懈,利用一切机会磨砺自己。进入新时代,面向广大青年群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找苦吃”精神的价值内涵,对于正值成长黄金期的年轻干部而言,砥砺“自找苦吃”这股精气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苦乐观,从而促进快速成长成才,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
“自找苦吃”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助推剂。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这些困难概括为: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面对这一形势,如果缺少了“自找苦吃”精神,就无法攻坚克难,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中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也就无法跨越,正是由于我们前进路上的“苦”太多,这就需要每个人要勇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注入了“自找苦吃”精神这股精神推进剂,民族复兴之箭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始终处于昂扬奋斗的前进姿态。
“自找苦吃”精神是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砝码。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考验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先进的客观标准。这就是:能否真正为人民服务;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为理想而拼搏、奋斗。一个具备了这种吃苦精神的共产党员,才能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困难面前,共产党员应主动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和精神气质。
“自找苦吃”精神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必修课”。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缺少在基层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缺少逆境中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也缺少和基层人民群众的了解和联系。青年人想要成长成才,就必须补齐上述“短板”和不足,基层的广阔天地为其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而基层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较为艰苦,若没有“自找苦吃”精神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苦尽甘来,在基层“大课堂”修好“吃苦”这门“必修”课程,青年人就会具备: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为人民服务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找苦吃”精神,青年一代才能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和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