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看了彭小六的《颠覆平庸》,这本书是他成为成功斜杠青年的敬仰之谈,是心得,更是工具书,包含了众多行业领先人物的实用工具,再加上个人的应用技巧。这本书没有前言,没有序,直接开始第一章就是干货,我尝试分析用结构思考力的方法总结了全书的内容。
看完后,感慨为什么书中大部分工具我是知道的,也有去实践,可是从成长速度上看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从实践效率来讲,我很重视方法、技巧和专注度。如果不是行动上的问题,那就是意识上的原因,智商?还是认知?
从基本概念分析,李笑来老师说,智商是一个综合操作系统,具体地讲是长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之一是转移注意焦点。傅盛CEO说过认知是基于一个综合情况而做出的一个精准判断,也就是说通过海量信息不断输入,再进行自我思维模式的训练,最后在复杂情况下做出的精准判断。
再回到我自己,在智商和认知方面发现自己曾经走入两个误区,在看现在的变化,稍感欣慰。至于结果,跟方法、时间都有关系,是个“长期”过程,应该把概念和目标放到长期维度去判断,今天先关注到需要“立刻”做的。
善用一秒,“抱怨”变“如何”
书中人生烂牌和掀桌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触动。我也曾有过类似经历,迷恋北京的绚烂,又羡慕老家生活的悠闲,因为无力和迷茫,不停抱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公,但实际上原因在内,而不在外。
如果你始终将目光放在别人那里,不管你在哪个城市,你都只看得到别人的光环,不会想解决自己的困境。烂摊子哪都有,如果不解决自己的问题,到哪都会有烂摊子跟着你。
第2部分作者提到把“抱怨”的表达变成“如何”的提问,与其把精力都放在过度地发泄情绪上,不如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转移到思考问题,避免情绪旋涡,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开阔眼界,创造机会,靠的是行动,靠的是能力的提升,作者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发现自己所在城市与一线城市视野的差距,所以来回奔走,参加社团活动、读书会、培训和周末创业;在公司还没有成立IT部门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项目管理、软件工程、领导力、沟通能力。发现了吗?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外,而是在内。
大城市的机会再多,你没有准备好,来了机会也抓不住;小城市的视野再窄,只要你有心,有的是机会实现价值。
三条妙计,改变固定思维
认知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模式训练方法就是不断地进行自己问自己的思考,为了是突破自我设限,看到过往经历的用处,又能跳出经验结果的思维模式。不断练习以后,眼界和思路都会更开阔,遇到同样的问题你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从个人经验,总结比较好用的几个改变固定思维的方法:
*尝试接触之前排斥的领域——因为排斥或反感,所以我们不曾深入了解,所以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无益,其实并没有定论。
*多与思路开阔的朋友交流——借助这类人的眼界,你可以更快捷了解世界,因为有个人认知成分,所以还需要你自己重新加工和选择。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对个人发展有利的领域深入、深入、再深入的学习——想想上学的十几年,我们了解的不过都是表面的知识,即使是研究生也不能保证学习的有多深入,所以跟随领域前沿人物,以成人为主深入学习,你才能真的了解真相,作出选择。
总结起来:
智商→转移焦点→一秒转变
认知→精准判断→三条妙计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