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话直说
我并不推荐大家花钱看这部电影,因为它既不商业、人文关怀也不强。
我给这部片子的分数是40+20,40分是看完影片后的客观评分,20分是额外的加分(至于加在哪会在后边说明)。虽然加起来是60分及格了,但是加分一般是用来安慰、鼓励的。这部电影本来能拍得更好,但是王宝强被“笼子”限制住了,这不是他的问题,但他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尽管王宝强是个好人,很用心地在拍电影,到处都在说诚意十足,但只要这部片子在院线上映、需要观众掏钱买票,就应该按照客观标准去评判。对于渴望证明自己的王宝强来说,公正的评判和真实的票房才是最大的尊重。
如果您涉世未深、对影片没有太高的要求、在这个暑假实在没事干、只是想约朋友一块看,社交大于观影,看什么都无所谓、特别喜欢王宝强、就想花钱支持这部电影。那也不是不能看。
二、票价
以北京为例,票价集中在40~59元之间。今年的暑期档似乎所有影片都维持在这个价格区间,并且电影时长都心照不宣地维持在2个小时左右,否则这价格涨的不踏实。
《八角笼中》并非大制作,演员阵容大多草根,没有大场景,动作戏也没有太多,25元是我能接受的极限了。不同地域,不同院线,价格会有浮动。
如果能精简时长,降低票价,电影会更吸引人。票价卖这么贵,如果电影质量没达到期待值,其实对王宝强是一种伤害,继续损害他作为导演的票房号召力。
三、第一印象(含剧透)
电影一开始用倒叙,我就在想这片子要么封神、要么底气不足。
听惯了王宝强的河南口音,看着他说四川话,有一种特别强烈的违和感。我甚至觉得教练这个角色应该换个演员来演。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安排的不妥当、对电影节奏和内容的控制力差。影片时长117分钟,可以明显感受到每隔半个小时节奏就加快不少,尤其是最后半个小时。
影片中王宝强请来了不少好友:肖央、王迅、刘烨(道哥)、还有《盲井》的李扬来出演角色捧场。结果这些人情戏,本该一笔带过,客串一下就好,却压过了主线剧情,占用了大量时间。
挤占了教练和徒弟们互动的时间、挤掉了八角笼中运动员的动作戏、更是挤垮了男主角和穷山沟娃娃们亦师亦友,在生活和精神上互相依赖的代入感。当影片后半段试图煽情的时候,我没有被打动。也许王宝强是想通过人物在赛场外做的努力来反衬出对娃娃们的爱,但结果是失败的。
体育运动类电影,表现运动员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一场比赛”!通过比赛刻画人物。其次,是运动员和教练亲如父子一般的感情,教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职业技能传授给徒弟,这是体育电影展示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最后是运动员个人的生活。
王宝强和徒弟们的同框时间太少了,和徒弟的深层次交流也太少了,留给队员发挥的空间也太少了,仅有的陪伴镜头也太模式化,训练画面也模板化。117分钟的电影,应该花大量时间铺垫的师徒戏,时间都去哪了?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体育比赛?因为体育的主体是人,运动员通过赛场拼搏,为观众提供精神价值。《八角笼中》的原型故事简单清晰,那么人物刻画应该是重中之重,可无论是王宝强饰演的教练还是山沟里的娃娃,人物内心和情感羁绊的演绎都是不足的。
也许有人说,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不是《洛奇》那样的拳击片。可即便如此,也没有用镜头把故事讲精彩。
受到《隐入尘烟》的影响,在电影中表现贫困户的生存环境,似乎不能太直白。于是这些山里的孩子只能通过脏兮兮的衣服、狼吞虎咽地吃饭来表现。导演应该对观众的承受能力有信心。况且这是20多年前的贫困,和之后的扶贫成果做对比,不是一件好事吗?
除了展示穷苦不到位,对于社会和体育界黑暗面的“点到为止”就更让人遗憾。
1.送芋头的男人
这里头的隐喻无需多言,《白鹿原》里的田小娥、《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有相似情节。
2.教练员控制队员打假赛
3.逼运动员吃违禁药
4.运动员权益保护
5.俱乐部之间的不正当竞争。采访的时候,王宝强问:10多年前的视频,为什么现在突然火了?主持人回答:因为有我们媒体在传播......我看到这笑喷了!
6.最后的笼中格斗,全程用黑白画面处理。还是小看了观众的承受能力,倒不如把血调成绿色的。
我觉得这些东西既然点出来了,就说明剧本对这些事是有过思考的。不是不想拍,而是不能拍。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如果不能触碰现实的黑暗面,哪怕是历史的黑暗面,也就失去意义了。如果影片能运用一些技巧,在现有审核制度下,再深刻一些,影片就可以得到20分的附加分。
从场外角度看,如果太多的媒体、太多的人,只是揪着电影的精神和导演很接地气、态度好、人缘好、善良、真诚,一顿猛夸,对电影品质说的很少。企图营造不能批评的氛围,裹挟善良的观众花血汗钱去观影,这恐怕就是恶了。
至于物料宣传方面,放出的预告片数量不多,精彩镜头也不多,还都是720P的;平面素材几乎没有;反倒是给无数院线录制了不同的片头。在电影之外的宣发上,王宝强作为制片人,需要学习的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