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就是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更好地与目标相适应。比方说,有些汽车除了驾驶操作,还可以选择“模式”——比如“舒适”模式,“运动模式”等。有时候你追求一些操控感,想切换到运动模式,这意味着,汽车的悬挂要硬一点/换档要更快/发动机要转数/油门要更加灵敏/方向盘要变重,给你一个更强的操纵感。如果是“舒适模式”,那这些选项要变得更加柔和/控制起来没那么灵敏,但是驾驶感觉要更平稳。要是环保模式,那就需要相反设法省油。切换模式不是单一的线性,而是涉及到整个系统的调整。
人的身体也有这种模式的切换。
一个模式,我们不妨把它称为“压力模式”,有“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交感神经系统能让人紧张/积极起来/相当于进入战斗状态。这时血压会升高,呼吸频率会加大,供氧量会增加。这样我们说的身体也可以逃跑也可以战斗。压力模式开启的时候,为了能够集中使用能量,就要暂时停止那些与危险无关的身体功能,比如消化系统/肌肉修复的功能/免疫系统等。
另一个模式不妨称为”放松模式“。这个模式与压力模式正好相反,它是让整个身体的各方面循环都慢下来。放松模式下,心跳平稳下来,血压降下来,身体该修复的地方修复,免疫系统该工作就工作,能量该储备就储备。
我们大多数人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不用担心被追杀,可以我们看到堵车就很烦躁,工作期限到了,任务还没完成就会紧张和焦虑。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担心一些现在并没有发生,但是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你买了个房子,每个月都要还高额贷款。工资也够换贷款,但是有时候就会担心,万一失业了,该怎么办?
这些事儿加在一起,就使得很多人长期地处于压力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肌肉会收紧/血液流动会增加/心率也会提高/血液流动加快需要更强的肌肉来维持血管,于是毛细血管会变硬,血压会进步升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需要开启放松模式,可是来不及。如果长期处于压力模式下,我们的放松模式就不能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身体就得不到修复,没有能量储备,就会感觉到很疲惫,免疫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各种疾病就来了。
可是这种模式不是让我们一直开着用的,而是让我们度过短暂的危险。之后要赶紧切换到放松模式。
我们之所以感受到压力是因为对生活没有掌控感。所以让生活中的一些事哪怕有一点点 掌控感都能让压力大大减少。你也可以寻求帮助,也可以主动帮助他人,这些事情会让我们有一些控制感。但是有些压力是不可控的怎么办?我们可以分清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可控的就好好控制,不可控的就把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