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朋友家做客。
进门一坐定,便瞧见朋友一大一小两人走过来。
孩子长得可真快。
记得三四年前,朋友还在与我们分享他初次当爹的喜悦。一眨眼,当年怀中孩子,已经悄默声地越过了他的膝盖。
我连忙起身,将带来的随手礼从身后拿来出来(其实也就是儿童牛奶,现在商家都懂得配套一个小玩具。)笑着拎到朋友孩子面前
“瞧,这是什么。”这时,我的心里正在为将获得一个灿烂的笑容而暗自发喜。
孩子伸手接过牛奶,眼珠子紧紧盯着牛奶上头的玩具车,丝毫都不打算瞧我一眼,径直走到了一边。
“还不快跟叔叔说谢谢”朋友假带怒意地对着孩子说道。
……尴尬的停顿
……
“孩子嘛,还小,太久没见了”我哈哈地打了个圆场。孩子就是这样,有的天生灵活性高,也有的“生人勿进”。
朋友略带尴尬地说道:“唉,这孩子,不懂事。”
我刚想再安慰两句(这确实没啥,小兔子乖乖,大灰狼坏坏。不要理陌生人套近乎是没错的)
话还没出口,就听见朋友喝地一声:“喝慢点,撒一地了都”。朋友起身作势要揍他(其实朋友心很软,看来怕老婆的性格会在孩子上延续下去)
然而,比朋友起身动作更快的是孩子的哭声,“哇”的一声,像惊雷一样在半空中炸裂,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声比一声响亮。
原来,牛奶和玩具车已经被拆开,孩子一手捧着牛奶,一手把玩着新车。而衣服上,地上早已滩滩白渍。结果听到他老爸这么一凶,手上的牛奶与车同时“咣当”落地。紧接着,顺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两腿不住地往外蹬,原本散落一地的玩具,无路可走的地板,登时被踢出了个圆形的空缺。
客厅里闹翻了天的景象自然引出了女主人。
“不哭不哭,谁欺负你啦?车车吗?咱们打车车”。女主人温柔地爱护道。
这种方式的好坏姑且不提,止哭的疗效倒是一等一。
气氛重新归为宁静,朋友悻悻地坐了下来,与我泡起了茶。
聊了一会,方才知道,这几年,除了上班,时间都花在孩子上了。从他的脸上确实不难看出那股子倦意,三四年当父亲的经验,想来并没有让他获取太多教育孩子的好方式。
此时我不禁回想起一个下午。
那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刚好路过小学门口。学生放学了,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走。瞧着他们一个个手里拿着烤串,脖子上挂着手机。
心里不禁自语,现在的孩子命真好。我们那时候,零食吃的是一两毛钱,校服每周一才穿一次,至于手机嘛,几个家庭才能瞧见一台。
是啊,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但我有个体会却越来越深。
生活水平上来了,孩子性格的差距却也越来越大。
相信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希望我们的教育方式能和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给孩子以后正常的,不过分溺爱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