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来,假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说起来这个假期并不能算作完全浪费,还是比较充实的吧:有去过图书馆、去过东钱湖骑行、去过舟山看海、跟老同学见面瞎侃,今天还计划去一下美术馆,填充一下想象力。这个假期如果说,对我来说有什么收获比较大的话,是收获和更加领悟了一种学习方法,即是由兴趣出发的学习方法。
下面先说我的故事吧。一次我去图书馆,专门去了看儿童绘本的书架,准备放松一下心情。不过机缘凑巧地,我看到了《茶馆》的绘本。《茶馆》是老舍的话剧,是读书生涯中需记熟的考点,其经典片段我也曾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但是从未真正地完全读过。这次有机会读下还是挺幸运的。当我读完之后,我即被老舍笔下那些被时代裹挟着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所触动,发出了"好人不得好报"的感慨,这是在课堂上老师讲课时不曾在我内心产生的触动和刺激。当时的我随即萌生了想要了解那段历史的冲动,即那段自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
我先是回到家,发出了当时高中历史的"学习宝典",发现里面很难发现人民群众的身影以及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大多记录着"某地某次起义","某人于某地发表了某种学说,做出了某种贡献,有着某种意义"等等这样如此的话而已。不能说这些知识点没有用处,只能说在我当前的眼光来看,这些知识点真的仅仅是知识点,考试会考到的内容而已,无法真正地唤起我们内心的感情,自然是记过、考过之后就"毫无保留"地还给老师了。
当然,无论是之后的看书或是观影的学习,我比较关注的是小人物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以及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做出的多种多样的选择。我先后看了电影《1942》、《建国大业》和书籍《战时中国》、《蒋介石画传》和《胡适与蒋介石》。其实可以由此发现,我的兴趣点其实慢慢在转移,由小人物,老百姓转移到决定国家命运走向的领导者蒋介石,我想了解一下蒋是如何将自己一手好牌打输的......
同时我也对很多方面产生了兴趣,比如老舍的生平、他所写的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其他文学作品;比如与老舍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例如鲁迅,钱钟书,茅盾等;比如一些民国时期将领故事,例如傅作义,孙科,吴稚晖等;再比如在那个历史时期下老百姓的生活以及战士的生活......
由此观之,我似乎是个比较贪心的学习者:相关的知识我都想要了解,想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段历史,而不是仅仅相信一本书,相信一家之言。虽然学习这段历史到目前为止,我也仅仅对于几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有了记忆点,对于那段时期的人民生活以及某些领导者的性格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我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比如军事、地理、哲学等相关知识。
不过,胡适曾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学习本来就是越学习,越发现自己无知的一件事。但是当我们真正畅游其中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更加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从而收获勇气——守护真理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