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山姆(西恩·潘饰演)的智力水平只有七岁,但是他善良热忱,在咖啡店工作努力认真。他曾收留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并与之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露西(达科塔·法宁饰演),那个女子不告而别,从此山姆与小女儿一起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露西七岁的时候介入了他们父女的生活,将露西带走交给了一对智力水平正常的夫妻代养并支持他们申请抚养权,山姆聘请了女律师丽塔帮他打抚养权官司,想留住女儿在身边。精明强干性格强势的丽塔在于山姆的交往过程中渐渐被感动,也反思了自己过去对家庭对儿子的忽略。影片结尾代养家庭的母亲被山姆和露西之前深深的父女亲情所感动决定放弃领养,让露西回到山姆身边,而山姆也善意的邀请她帮忙一起照顾露西。
以下简评: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露西和小伙伴们在草坪上快乐的踢球,山姆做裁判,当露西进球的时候,山姆抱起小女儿满场飞奔,一群七八岁的男孩女孩追在山姆身后欢快的奔跑雀跃,场边观众欢声雷动,山姆的那些精神病障碍朋友们,女律师丽塔还有曾经的代养家庭的父母都在其中。露西得到了所有人的爱和祝福,而她最渴望的就是和亲爱的爸爸在一起,在他宽大的臂膀里像安心而快乐的小鸟一样。
非常令我感动的一组镜头是山姆为了方便看见露西而搬家到了露西代养家庭的附近,半夜里街道静悄悄的,小小的露西穿着带花纹的睡衣抱着小熊玩具从自己卧室窗户爬出来,再顺着梯子下到地面,光着脚丫走过湿漉漉的街道来找山姆,从梯子爬上二楼,嘴里叼着小熊翻进栏杆,敲山姆的窗户。
山姆尽管非常想留下小女儿,还是在露西睡着后把她卷在柔软的大毯子里抱回了代养家庭。一次又一次露西半夜来找爸爸,一次又一次被山姆抱回去。然后终于有一天夜晚,山姆的门被敲开,是代养家庭的母亲抱着已经睡着的露西,将她送了回来。那是最后一次开庭的前一晚。
在这部片子里,主要矛盾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山姆对露西的抚养权要被剥夺的法庭交锋。但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人性的光辉。可能超越了我们一贯的认知水平和衡量尺度。
首先是,一个智力水平永远停在七岁的智力障碍的单身父亲有没有资格对自己女儿享有完整的抚养权?他有没有能力照顾好一个日渐长大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法庭上控方律师也反复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让山姆也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观众也在想,他到底能不生胜任一个父亲的指责,如果他不能胜任,那么剥夺他的抚养权是不是对孩子而言就是好事?就像露西的代养家庭的母亲所说的那样“我曾经认为我可以给露西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爱”,她之所以这样认为也正是出于对露西智障父亲的不信任,觉得仅有那肤浅的“爱”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与爱相匹配的爱的能力。
其次是,社会工作者或者什么公益组织,有没有权利或有多大的权利去提议剥夺一个家长的抚养权?尽管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法庭辩论,但他们这种以孩子利益为先的主旨到底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全部利益,包括情感利益?也许这些组织的初衷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幸福的成长,但就像小露西说的某个小孩被换个五个领养家庭,这种频繁的更换多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情感心灵的二次伤害又该如何评估如何避免?
再次是,什么样的家庭才有资格成为领养家庭?如果领养家庭限制孩子与亲生父母相见会怎么样?假如露西的代养家庭母亲不让山姆频繁的见女儿,只给规定很短的见面时间和很长的相见间隔,山姆和露西又能如何保护他们自己的情感权利?
很多思考是在电影背后的,也有很多问题比电影表现出的美好大结局更令人深思忧虑。
在本片里,社会工作者的初衷也许是好意,是希望聪明可爱的露西进入一个富足知性的中产阶级家庭得到更好的照顾,他们为露西选择的代养家庭确实也是非常善良有爱的一家人,待露西如小公主,不但给予物质生活也会关心孩子的心灵和乐趣。(但与此相反,万一代养家庭的父母不是那么高尚无私呢?毕竟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山姆尽管有智力障碍,但他有自己的伙伴们,有自己的工作,有个理解支持他的好老板,不管是之前的咖啡店老板还是后来的披萨店老板都愿意为他出庭作证。(如果山姆没有自己的正当职业呢?没有一视同仁的工作机会呢?如果他的老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愿意为他出庭作证呢?实际上,这种如果可能并不鲜见)。
山姆的律师丽塔是个有爱心又尽职尽责的好律师,她聪明顽强果敢冷静,她也对此案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是个值得尊敬和敬仰的人。(如果律师只是法庭随意指派的,并不真的关心山姆的利益呢?如果律师并不尽心竭力地位山姆辩护和争取呢?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为一个智障人士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看上去可没什么经济收益可图)。
好在,电影就是电影,当然要给出完美大结局。
而那些括号里的如果,才是影片之外现实里另一面的真实存在,不得不面对的存在。
致敬山姆,美好的父爱。还有露西,勇敢的女孩。还有丽塔,你是最棒的。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