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傍晚,我带女儿去铜陵学院老校区操场锻炼。不料才进学院北门,大雨就倾覆而下,我们只好跑到学校食堂屋檐下躲雨。
这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天气阴晴不定,常常一边日光灼灼,一边也在随意丢着雨点。大学生们都放暑假了,校园里没了来来往往的青葱身影,倒成了这附近市民的运动场。
这会儿屋檐下躲雨的,大多是一家家的大人和孩子。气温降了,雨下得透爽。没有蚊子。屋檐遮雨可靠,眼前的风景却无遮拦,满眼是夏天里连绵接天的浓绿。尽管计划全被打乱,但我和女儿在此极好的躲雨地,她遇见熟识的小伙伴,打过招呼后很快玩到一起,还时不时收到语音信息,举起手腕(带着电话手表)耳边听、对着说。我看她忙个不停,屋檐外的雨和绿反倒显得静了,心里漫过一阵清甜。
“现在的小孩子好幸福啊!”之前,我们小区几家相约带孩子吃甜点、报名暑期游泳班,我发几张欢乐四溢的图片到朋友圈,总会收到这样的评论。可不是么?哪怕像现在,一个周末的傍晚,这么多大人带孩子运动、锻炼,在我小时候,也是极稀有、少见的。
小时候,我们盼着暑假,但假期总是无聊。二十多年前的小县城里,可玩耍的地方少,作业不多,也没什么课外书、兴趣班。“亲子活动”这概念似乎还没诞生,我爸妈小生意也忙。一放假,我和弟弟就想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好歹过几天没人管、在田野撒欢、毫不在意被晒成黑炭的日子。那时农村的屋子简陋,但宽敞、凉快。“该上佬(城里人的意思)来啦?”有乡亲道。我讨厌这玩笑,只想迅速和村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盛夏酷暑,我们在树荫下玩耍,小河沟里淌水,水井边捉小鱼虾。小河沟水被我们搅浑了,但井水好清澈、好清凉啊!晚饭后大人搬出竹席,纳凉、吃西瓜,电风扇嗡嗡地扇风,不知不觉孩子沉入了梦乡……
后来小姨结婚,家在安庆城里。一到暑假,小姨的电话就打来了:“小沐、小文过来玩啊!”小姨和我妈妈一样,都生养了一双儿女,但比起妈妈的急躁,小姨“不嫌烦”,对孩子更有耐心。她曾挺着大肚子,带我和弟弟登上了迎江寺振风塔。也是在安庆的莲湖公园里,我认识了小县城里没见过的夹竹桃,认识了这种微毒但可净化空气的花木。有一次,小姨父带我们去吃烧烤,领我们走过老城老街上现存的牌坊。“小沐,这‘待遇’我都没享受过,我沾了你们的光哎!”小姨打趣说。
在我小升初的那个暑假,我一心想着要学会骑自行车。但妈妈不答应!现在想来,一是因为爸妈没时间教我骑车,二来是因为当时家住国道边,车来车往的,我一个小孩子骑车很危险。
我妈没给我说明白道理,只板着脸说“不照!”这越发激得我不服气,一逮到机会,就偷偷搬来妈妈的自行车摸索着学骑。那时国道才建好不久,不少处水泥路面和边缘土路有个陡然的几公分落差,自行车轮擦边过时极易车翻人伤。一天我又“偷车学技”,不料摔破了双腿膝盖,左右两边各一块比一元硬币还要大些的擦伤,血从伤口往外渗。比起这外伤疼痛,我心里更是恐惧至极——这下自讨苦吃、逃不过一顿打了!果不其然,回到家,妈妈给我清洗伤口后敷上云南白药消毒,接下来一切如我所料。挨打时我都没敢抬头,想必那会儿,我妈一定是“气炸了”,对我的受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大多时间,我和弟弟是被“关”在家里。“你们要看书,做作业啊!”母亲出门前叮嘱道。往往她前脚出门,我们就在家偷看电视。不少“80后”,《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之类的电视剧,看过不下五遍吧?“下雨了,下大了,小猫小狗打架了……”有部情景剧片尾曲里唱道。这很像我和弟弟玩耍打闹的童年生活。其实偷看电视要是被发现了,定有一通责骂。但抵不住实在无聊,我们一次次冒险。
“妈妈,明天我要去图书馆!”女儿咋咋呼呼,把我拉回现实。“好的、好的!”我连忙答应。这些天晚上,她想看一会儿十点开赛的世界杯,我也爽快应允。又想到下周游泳班就要开班了,可得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安全啊——蓦然想到中学时,我们家所在的小楼一边临街、一边临河,几乎每年夏季,这条河都有吞噬生命……母亲“关”起我们,是怕我们在外边瞎玩“学坏”,又担心我们下河危险……我其实已慢慢懂得,有些“不近人情”其实是为我们好;“不嫌烦”的人,是因为有仁慈宽厚、忍耐的心;那时父母“简单粗暴”,是因为那时他们年轻、忙于生计,“快活”无暇顾及,还不大懂得温存地表达对子女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