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长沙一网络贷款平台向39名大学生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偿还贷款,同时追缴其四倍银行利率的罚息。这件事在社会中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据统计,仅这半年来,经媒体曝光的大学生因“校园贷”出问题的案件就有13起,涉及大学生500余人,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我们不禁要问,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何难以抵御校园贷的诱惑?在一个个血的教训之前,为何还是不断有大学生跳入“校园贷”的灰色陷阱?
01
凶猛的校园贷,如何杀进校园
校园借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目前主要有四大类校园借贷平台,包括传统电商平台、校园分期平台、P2P借贷平台和线下平台。相关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借贷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信用贷款的主要渠道。
在校大学生还没有收入能力,为什么校园贷却偏偏盯上了这些随时可能造成坏账的大学生呢?原因是超前消费已经取代勤工俭学,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当物欲的恶魔被释放出来,校园贷就成了一把随时可能毁灭自身的双刃剑。
据2017年1月份统计,2016年中国1000多万大学生在支付宝上的人均支付金额超过4万元,超过15年一倍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的支付方式。
可怕的是,众多网络借贷平台解读上面的数据时,不是看到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巨大债务风险,反而用“逆向思维”认为,学生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明知没有偿还能力,却还把钱贷给大学生,这就为一桩桩悲剧的发生埋下了诱因。
而某些无良网贷平台在争夺这些涉世未深、不堪诱惑的大学生羔羊时,刻意采取了具有欺骗市场的手段。
许多校园网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在宣传时打着极低利息的口号,隐瞒了资费标准、违约金等,如果加上服务费、违约金等各种费用,利息并不低。
为了买苹果手机,一名19岁女孩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钱还不上,就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8个月过后,这笔钱“滚”成了23万元。于是就在校园贷呈现出风生水起的发展之势时,跳楼自杀、裸条贷款等事件的曝光,让其另一面浮现在人们面前。校园贷遂成为众矢之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迅速出手,强制关停了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业务,甚至一度取消了校园信用卡。
但重拳打击之下,校园贷乱象的余波仍未平息。
“校园贷”其实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妖魔鬼怪,它只是互联网经济年代的一个产物。即便是关停校园贷,大学生还可以借助借呗、白条等进行借贷消费。
反思这些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难道除了互联网信贷不规范之外就没有其他原因吗?
02
急功近利的消费观
陷入校园贷的大学生们最大的一个共性就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知道自己过度消费的实质是虚荣,看不见校园贷美丽谎言背后的阴影。
分析大学生贷款的原因其实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创业,另一种是消费。
这几年,万众创业成为了大学里的流行词。看着网络上一个个白手起家、翻身逆袭的创业励志故事,很多大学生往往很自然地“情景代入”,凭着满腔的热血,不考虑自身工作经验、家庭背景和资金积累方面的短板,三五个人凑成一个团队,就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
但创业哪有一蹴而就,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
85%的创业者,在首次创业时是失败的。”当这条铁律,像一个巨浪扑向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时,曾经的弄潮儿被瞬间吞噬,变成了消失在沙滩上的浪花。
除了创业,更普遍的是不理性消费。这种消费就是一种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不计后果的消费。
就像去年发生裸贷10个G的事情,全是女大学生!难道到了这个年纪,她们真的没有权衡利弊的能力吗?至少我不相信!
现在有多少大学生,一出门手里不是拿着最新款的手机,身上穿着不是名牌?高档KTV和酒吧夜店成了他们消遣娱乐的首选场所?
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校园贷,固然可恨,但是最可恨的还是虚荣心太重的学生,可悲的是他们成了丢失初心、虚荣拜金的奴隶。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有底线的,我贷款只是应急,我一定会按时还款的,不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就是这种侥幸心理,让很多人放纵了自己,从此失去底线,和安稳、幸福永远说了再见。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也是大学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毕竟每个人都要和金钱打一辈子的交道。
“买买买”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掉入消费陷阱。年轻人只有强大自身,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财富。
03
校园贷给我们的警示
合理的校园贷并非洪水猛兽,在加强监管的时候,做好消费教育和舆论引导也是很必要的。
有些初衷好的“校园贷”,其本意并非众人眼中那么坏。通过赚取小额利润,为校园里需要用钱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这无可厚非,更何况之后出现的一系列还款追责问题源于借款人的不良信用以及不负责任。
目前虽然国家是明令禁止校园贷的,但对于之前已生效的贷款,借款人仍应足额及时偿还,不然很可能会被列入失信名单。敢借就敢还,向39名大学生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偿还贷款,这也在情理之中。
当前中国公民的信用意识普遍还不强,非理性消费不单单仅限于大学生,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职场人士中也屡见不鲜。那些随意违约的个人,不是不珍惜个人信用,而是不知道个人信用为何物。如果没有稳定的还款能力,再加上没有理性的消费观念,一个悲剧的人生里他就不远了。
随着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第三方信用公司的崛起,个人征信全面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将成为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名片。拥有好信用,走遍天下都不怕。
即便你是个旁观者,舆论上对于校园贷的吐槽可谓不绝于耳,我们不妨多听一听,多看一看。或许我们能从“校园贷”中缓解短暂的经济压力,但如果以信用为代价,终归是得不偿失。
最后,作为一个财经媒体人,面对如此害人不浅的“校园贷”,我想给大学生五点建议:
一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被盲目超前消费的谎言所欺骗,勤俭节约才能积累财富,要避免盲目消费和攀比从众心理,以免落入“校园贷”的圈套。
二是主动学习理财和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对不良网贷的风险认识,切勿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和他人信息。
三是坚决不参与不良网贷活动。如果确实需要资金周转,也必须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找银行这类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据我们了解,现在大型银行都有针对大学生的优惠贷款,贷款利息一定要货比三家。
四是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金融的角度看,工资就是对一个人未来价值的定价。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从学校到职业生涯头十年,投资自己提升自己,才是创造个人财富最靠谱的途径。
五是如遇“校园贷陷阱”首先自救。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不要给与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更不要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走上歧途,酿成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