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婚恋诗(没有之一)。诗中描绘了桃树的自然生长周期,将之比喻成男女婚姻的过程,十分生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近现代,还能在证婚人的证词中看到。
下面是一则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中的内容: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出自本诗;“瓜瓞绵绵,尔昌尔炽”来自《大雅·绵》,意思就是将来多子多孙,如同一根瓜藤上结满的大瓜小瓜一样连绵不绝。这段结婚证词中,巧妙化用了《诗经》中两首诗的内容,却又十分切题。
桃树总是先开花,后结果,只有几片稀疏的叶子,等到果实逐渐变大,叶子才茂盛起来。没有细致的观察,很容易会忽略这一点。桃花灿烂,恰如待嫁的女子,成家之后,很快就会生育子女,让男方的家族繁盛。全诗充满了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第一次将桃花带入诗中。桃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日后诗词歌赋中的常客。“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对友情的盛赞;“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崔护对一面之缘的喟叹。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桃花的影子。艳遇是“桃花运”,遇人不淑是“烂桃花”,媒体上艳情有关的新闻是“桃色新闻”。当然,今天使用频率最高的当然还是由“桃之夭夭”演变出来的诙谐版本——“逃之夭夭”,它绝对是汉语的高频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