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经济和文化总是交织在一起,相伴而行。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影响了当时的文化,而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同样会影响经济的走势。文化是社会的,经济也是社会的,二者密不可分。没有文化滋养的经济缺乏基业常青的生命力,没有经济作为支撑的文化更是无根之水。
纵观社会历史发展,无论是文化助推经济,还是经济助推文化,二者总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趋向相互适应,呈现出螺旋发展,在适应、不适应的动态中趋向适应。方向是适应,但是没有永远的适应。这也许就是社会发展的车轮永不停歇的原因。
著名哲学家克罗奇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说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水有源,树有根,把根源找到就是格物致知,就是发现真相、掌握真理、抓住本质,如此便不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如此便对当下和未来都能成竹在胸。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就是在对历史和自然世界的观察中,发现、总结出其最根本的本质,即所谓道。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得道圣人,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不足为奇了。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切的自信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确定性上,你确定你讲的话能够被别人接受,你讲话时就充满自信;你确定你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给对方带来价值,你在做销售时就信心满满;你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有确定,你每天都会自信满满去上班,绝不会轻易改变职业。那么对于正在发生和尚未发生事,如何建立确定性?这是解决自信问题的关键。“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一定要学会向后看,我们的历史足迹所来处,有着无数的镜子,这些镜子里早就照出了我们前方的世界。
如何建立文化自信?就是要在我们的心里建立中华文化根脉不断、繁荣发展的确定性,就是要确定,中华文化在解决我们在个人心灵成长、事业发展、家庭关系等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上,能够发挥切实可行的作用。而建立这种确定性,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需要回头看看历史、低头比比现在、抬头展望未来。